[实用新型]批量钉螺逸蚴板有效
申请号: | 201921268081.8 | 申请日: | 2019-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2895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7 |
发明(设计)人: | 吕大兵;邹惠莹;裘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K61/51 | 分类号: | A01K61/51;C12M1/34;C12M1/00 |
代理公司: | 苏州谨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95 | 代理人: | 唐静芳 |
地址: | 215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批量 钉螺 逸蚴板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批量钉螺逸蚴板,包括板体、盖设在所述板体上的板盖、设置在所述板体与板盖之间以增大接触空气面积的棒体、及用以将所述板体、板盖与棒体固定的绳体,所述板体上设置有若干个用以放置多个钉螺的逸蚴孔,所述板盖上设置有若干个与所述逸蚴孔位置对应以增加透气的透气孔机构,每个所述透气孔机构包括至少三个透气孔。通过在板体上设置有若干个逸蚴孔,每个逸蚴孔可放置多个钉螺,使得该钉螺逸蚴板可一次性检测大量钉螺,达到节省检测时间、提高检测效率的效果;通过设置有可直接将板体、板盖与棒体固定的绳体,以防止钉螺在逸蚴过程中爬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批量钉螺逸蚴板,属于血吸虫病防治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我国日本血吸虫病防治已由传播控制转向传播阻断,钉螺是日本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宿主,钉螺中血吸虫感染情况是日本血吸虫病流行程度重要评价指标。在对流行区现场分环境调查检获的钉螺进行血吸虫感染检测时,传统的试管逸蚴法,1支试管放置1只钉螺进行逸蚴检测,效率低,尤其是在钉螺感染率很低情况下;同时,实验中捆扎试管繁琐且易松散。传统的钉螺压碎法,使用载玻片将钉螺逐个压碎,需至少多人协助完成,效率更低,同时压碎中常因用力过度至载玻片破损而损伤手部。现有尝试用LAMP法和PCR法用于检测血吸虫核酸来检测钉螺感染血吸虫情况,存在费用高、气溶胶交叉污染、DNA提取繁琐、仪器设备等要求,同时也无法分离和收集感染性钉螺活体标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对钉螺进行批量和较长时间逸蚴检测的批量钉螺逸蚴板,其同时还可以分离收集感染性钉螺的活体标本,有利于收集保存感染性钉螺标本和血吸虫体标本。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批量钉螺逸蚴板,包括板体、盖设在所述板体上的板盖、设置在所述板体与板盖之间以增大接触空气面积的棒体、及用以将所述板体、板盖与棒体固定的绳体,所述板体上设置有若干个用以放置多个钉螺的逸蚴孔,所述板盖上设置有若干个与所述逸蚴孔位置对应以增加透气的透气孔机构,每个所述透气孔机构包括至少三个透气孔。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逸蚴孔设置有用以提示溶液容量的刻度指示线,所述刻度指示线靠近所述逸蚴孔的孔缘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刻度指示线设置在靠近所述逸蚴孔的孔缘0.3cm处。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透气孔的直径范围为0.1~2mm。
进一步地,所述板体上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板盖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凹槽位置对应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形成有用以放置所述棒体的收纳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棒体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的深度总和。
进一步地,所述板体与板盖的制作材料为透明聚酯纤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板体上设置有若干个逸蚴孔,每个逸蚴孔可放置多个钉螺,使得该钉螺逸蚴板可一次性检测大量钉螺,达到节省检测时间、提高检测效率的效果;
通过设置有可直接将板体、板盖与棒体固定的绳体,以防止钉螺在逸蚴过程中爬出。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批量钉螺逸蚴板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大学,未经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26808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