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飞行安全装备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268038.1 | 申请日: | 2019-08-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9151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4 | 
| 发明(设计)人: | 张海欧;张继开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3C9/00 | 分类号: | B63C9/00 | 
| 代理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21200 | 代理人: | 梅洪玉 | 
| 地址: | 110034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飞行 安全 装备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飞行安全装备,在浮圈上固定有控制杆和支架;支架上固定有舵机,并通过螺栓和螺母固定有防水罩,以及通过转轴螺栓、防松螺母和垫片活动连接电机座,舵机的摇臂和电机座通过拉杆连接,电机座上固定有电动机,电动机上通过夹头固定有动力风扇;防水罩的内部装有控制器和电池,控制器通过导线分别与控制杆、舵机、电动机和电池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飞行安全装置,通过在浮圈上设置可控的动力,实现落水人员在水中的自主移动,装置具有操作简单,性能可靠的特点,可有效降低落水人员发生溺水的危险,可用于落水人员的辅助救援,降低救援难度,节省救援时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飞行安全装备,属于救生装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飞机上的水上救生装备主要为无动力的充气救生衣,在飞机发生飞行事故迫降在水面时,无动力的充气救生衣只能保证落水人员漂浮在水面,无法移动落水人员,因为水面环境的复杂性,落水人员可能因等待救援时间长、体力消耗大,发生溺水的危险,尤其是不会游泳的落水人员,穿救生衣在水面保持平衡比较困难,其危险系数会明显增大。在救援过程中,落水人员只能保持在原地不动等待救援,也极大地增加了救援的难度和工作量,不利于救援工作的进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飞行安全装备,实现落水人员在水中的自主移动,降低落水人员的危险,同时降低救援难度,有效争取救援时间。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飞行安全装备,所述的飞行安全装备包括浮圈1、控制杆2、支架3、控制器6、舵机7、拉杆8、电机座9、动力风扇10、电动机11、垫片12、防水罩15、电池16和夹头17;
其中,在所述的浮圈1上固定有控制杆2和支架3;所述的支架3具有垂直部和平行部,垂直部的一端与浮圈1固定连接,垂直部的另一端与平行部连接;所述的支架3的平行部的一端固定有舵机7,另一端通过转轴螺栓13、防松螺母14和垫片12活动连接电机座9的一端,电机座9与转轴螺栓13为间隙配合连接,以使电机座9可绕转轴螺栓13转动,电机座9的另一端固定有电动机11;
所述的电动机11上通过夹头17固定有动力风扇10,电动机11与动力风扇10为过盈配合连接,并通过夹头17夹紧;
所述的舵机7的摇臂701和电机座9通过拉杆8连接,以控制电机座9的摆动;所述的拉杆8为带有开口的回形结构,拉杆8与摇臂701和电机座9均为间隙配合连接,并通过回形结构固定;
所述的支架3的垂直部通过螺栓4和螺母5固定有防水罩15,防水罩15的内部装有控制器6和电池16,控制器6通过导线18分别与控制杆2、舵机7、电动机11和电池16连接,以通过控制杆2控制舵机7和电动机11。
进一步地,所述的控制杆2和支架3与浮圈1的连接方式为胶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舵机7与支架3为过盈配合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电动机11与电机座9的连接方式为螺钉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防水罩15为盒形结构,其上带有用于穿线的过线孔。
本实用新型的效果和益处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飞行安全装置,通过在浮圈上设置可控的动力,实现落水人员在水中的自主移动,装置具有操作简单,性能可靠的特点,可有效降低落水人员发生溺水的危险,可用于落水人员的辅助救援,降低救援难度,节省救援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飞行安全装备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飞行安全装备的俯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26803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