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模内镶件注塑壳体及电子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921267101.X | 申请日: | 2019-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057957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发明(设计)人: | 范开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现代精密贴标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5/00 | 分类号: | H05K5/00;G09F13/04;G02B5/08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14 | 代理人: | 郑浩旋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坪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内镶件 注塑 壳体 电子设备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内镶件成型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模内镶件注塑壳体及电子设备,模内镶件注塑壳体包括本体。本体设有薄膜层,薄膜层朝向本体的一侧依次设有至少一第一油墨层和至少一第二油墨层。在电子产品未通电状态下,无光源光束从本体向外射出,由于第一油墨层由第二端面至第一端面方向的透光率大于由第一端面至第二端面方向的透光率,使得模内镶件注塑壳体在外观上具有一致性,能够达到整体色差一致的效果;而在电子产品通电状态下,光源光束从本体向外射出,并透过图案,由于在第二油墨层上的图案的透光率大于第一油墨层的透光率以及大于第二油墨层的透光率,使得图案处的光照亮度更高,从而显示电子产品参数信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内镶件成型技术领域,尤其提供一种模内镶件注塑壳体以及具有该模内镶件注塑壳体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模内镶件注塑(In Molding Label,简称IML),其工艺具有非常显著的特点:模内镶件注塑工艺生产的产品表面为一层硬化的透明薄膜,中间为印刷图案层,背面为塑胶层,由于透明薄膜覆盖于印刷图案层上,在使用过程中,首先接触的是透明薄膜,透明薄膜可以保护产品,增加产品表面的耐磨性,防止产品表面被刮花,同时由于印刷图案层上的油墨夹在中间,可避免油墨被刮花,并且可长期保持油墨颜色的鲜明。
目前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的壳体采用模内镶件注塑工艺制成,随着人们物质消费水平的提高,一些消费人群对电子产品的选择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其本身的功能,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希望其购买的电子产品在不使用时能够作为一种装饰品使用,无参数和图案显示;而通电后又能作为电子产品使用,正常显示电子产品的参数和图案信息;这样,就对电子产品的壳体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模内镶件注塑壳体,旨在解决现有的电子产品的壳体无法实现无通电状态下无参数和图案信息显示以及在通电状态下有无参数和图案信息显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模内镶件注塑壳体,包括本体,所述本体设有一具有透光性的薄膜层,所述薄膜层朝向所述本体的一侧依次设有至少一第一油墨层和至少一第二油墨层,所述第一油墨层具有朝向所述薄膜层的第一端面和朝向所述本体的第二端面,所述薄膜层与第一油墨层之间形成有用于将从所述薄膜层一侧进入的部分入射光线反射出所述薄膜层的反射面,入射光线从所述薄膜层一侧进入所述反射面时的反光率远大于从所述本体一侧进入所述反射面时的反光率,光线从所述第一油墨层的所述第二端面至所述薄膜层方向的透光率大于由所述薄膜层至所述第一油墨层的所述第二端面方向的透光率,所述第二油墨层设有用于与光源相对应的图案,所述图案的透光率大于所述第一油墨层的透光率以及大于所述第二油墨层的透光率。
具体地,所述第一油墨层和所述第二油墨层均为遮光油墨层,所述第二油墨层的透光颜色与所述第一油墨层的透光颜色相同。
具体地,所述第一油墨层为遮光油墨层,所述第二油墨层为半透光油墨层,所述第二油墨层的透光颜色与所述第一油墨层的透光颜色相同。
具体地,所述图案为设于所述第二油墨层上的镂空图案、透光图案以及半透光图案中的任意一种。
优选地,所述图案为半透光图案,所述半透光图案的透光颜色与所述第一油墨层的透光颜色相同。
具体地,所述第一油墨层和所述第二油墨层的层数之和小于等于十层。
具体地,所述本体为透光材质本体,所述透光材质本体的透光率范围为10%~95%。
具体地,所述本体背离所述薄膜层的一侧朝向所述薄膜层方向凹陷形成有与所述图案相对应且用于容置光源的容置腔,所述容置腔的底部厚度范围为0.1mm~2.0mm。
进一步地,所述模内镶件注塑壳体还包括粘合剂层,所述粘合剂层设于所述本体与所述第二油墨层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现代精密贴标技术(深圳)有限公司,未经现代精密贴标技术(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26710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