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立柱补强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264613.0 | 申请日: | 2019-08-0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5780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1 |
| 发明(设计)人: | 张燕;熊大生;王忠华;储团结;黄俊杰;于廷新;涂启柱;彭俊伟;沈峥;谢凡;陈蒙;涂仁盼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E04G23/02;E04G23/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派特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0 | 代理人: | 黄景辉;张颖玲 |
| 地址: | 43006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立柱 结构 | ||
1.一种立柱补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块托板(1)以及支撑架(6),所述托板(1)与立柱(90)连接,其中一块所述托板(1)与立柱(90)的上部适配性连接;另一块所述托板(1)与所述立柱(90)的下部适配性连接;所述支撑架(6)支撑在所述托板(1)之间以形成供主梁(100)通过的通道(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柱补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6)包括支撑部(3)以及多个加强杆(4);两块所述托板(1)上下间隔设置,所述支撑部(3)支撑在两块所述托板(1)之间;
所述支撑部(3)数量为一组,所述支撑部(3)与立柱(90)之间形成所述通道(5),所述加强杆(4)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支撑部(3)与所述立柱(90),所述托板(1)面向通道(5)的内侧面的相对两侧部各连接至少一个所述加强杆(4);或,
所述支撑部(3)数量为两组或者两组以上,所述立柱(90)的两侧各设置至少一组所述支撑部(3),所述立柱(90)两侧的所述支撑部(3)之间形成所述通道(5),所述加强杆(4)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立柱(90)两侧的所述支撑部(3),所述托板(1)面向通道(5)的内侧面的相对两侧部各连接至少一个所述加强杆(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柱补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3)包括两个补强角钢(31),两个所述补强角钢(31)的侧面(311)位于同一平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柱补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3)包括缀板(32),所述缀板(32)设置在两个所述补强角钢(31)的侧面(311)上。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立柱补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补强结构还包括多个加强板(2),所述加强板(2)连接所述托板(1)与所述立柱(90)。
6.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项所述的立柱补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3)数量为一组,所述托板(1)形成有与所述立柱(90)相适配的第一开放槽(11),所述第一开放槽(11)延伸至所述托板(1)的边缘处且在所述托板(1)的边缘处形成有第一开口(1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立柱补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放槽(11)呈U形或者V形。
8.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项所述的立柱补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3)数量为两组或者两组以上,所述托板(1)包括拼接的第一托板部(13)以及第二托板部(14),所述第一托板部(13)形成有与所述立柱(90)一部分横截面相适配的第二开放槽(15),所述第二开放槽(15)延伸至所述第一托板部(13)的边缘处且在所述第一托板部(13)的边缘处形成有第二开口(16);
所述第二托板部(14)形成有与所述立柱(90)另一部分横截面相适配的第三开放槽(17),所述第三开放槽(17)延伸至所述第二托板部(14)的边缘处且在所述第二托板部(14)的边缘处形成有第三开口(18)。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立柱补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放槽(15)呈U形,所述第三开放槽(17)呈与所述第二开放槽(15)适配的U形;或,
所述第二开放槽(15)呈V形,所述第三开放槽(17)呈与所述第二开放槽(15)适配的V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26461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透气性好的防压疮护理设备
- 下一篇:一种粉末涂料生产用冷却传送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