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电缆熔融接头连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263663.7 | 申请日: | 2019-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7785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发明(设计)人: | 李永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惠电智远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65/42 | 分类号: | B29C65/42 |
代理公司: | 成都君合集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8 | 代理人: | 贾林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电缆 熔融 接头 连接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电缆熔融接头连接装置,涉及电缆连接技术领域,包括成型模具、分别套设在第一裸露段和第二裸露段上的第一双层绝缘热缩管和第二双层绝缘热缩管;所述成型模具包括下模、上模;所述下模和上模中间分别设置有下模腔和上模腔,所述上模腔和下模腔组成熔融连接腔;所述上模上设置有熔融腔,所述熔融腔底部设置有与熔融连接腔连接的连接通道。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新型电缆熔融接头连接装置采用熔融后的焊接料流入连接两个导体线芯的熔融连接腔内,进而实现两个导体线芯的熔融连接;同时在两个导体线芯上套设双层绝缘热缩管,通过双层绝缘热缩管内层的粘接层实现良好的密封粘接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连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电缆熔融接头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工业的不断发展,对电力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在电力传输过程中会使用到大量的电力电缆,其中,电力电缆是在电力系统的主干线路中用以传输和分配大功率电能的电缆产品,其中包括10~110kV以及以上各种电压等级和各种绝缘等级的电力电缆。
虽然中间接头是电缆线路最易故障的地方但电力系统却不可避免的会使用到它,一般配网电缆一盘最多600米左右,基本上电缆线路每超600米就要使用一个电缆中间接头,可见电缆中间接头使用量相当地大,这恰恰增加了电缆线路运行的安全隐患。且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每个城市不断有高压架空线改为电缆线路,将来电缆井(沟)中的电缆中间接头会越来越多。
现有的电缆连接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传统的夹紧件铆接固定的方式连接两电力电缆的端部,实现连接延长;但铆接固定的连接结构连接不牢固,容易断裂,且连接处导电率低,径向电厂耗损大,电能损耗大,严重影响电力电缆的载流量。另一种使采用熔融连接的方式连接两电力电缆的端部,这种连接结构连接牢固、连接处导电率高,电能损耗小,因此成为了电缆连接的优选方式。
现有的电缆熔融连接常用的方式,是通过在两根待连接的电缆之间的导体线芯之间填充焊接料粉末,然后加热熔融之后将两个导体线芯连接在一起。但由于焊接料粉末在填充过程中,具有间隙,在加热熔融成液体后,其不足以填充两个导体线芯之间的空间,需要继续多次填充焊接粉末,才能达到良好的焊接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电缆熔融接头连接装置,采用熔融后的焊接料流入连接两个导体线芯的熔融连接腔内,进而实现两个导体线芯的熔融连接;同时在两个导体线芯上套设双层绝缘热缩管,通过双层绝缘热缩管内层的粘接层实现良好的密封粘接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所述一种新型电缆熔融接头连接装置,连接第一电缆和第二电缆,所述第一电缆包括第一导体线芯,第一导体线芯与第二导体线芯连接的一端具有裸露在外的第一裸露段,所述第二电缆包括第二导体线芯,第二导体线芯与第二导体线芯连接的二端具有裸露在外的第二裸露段。所述连接装置包括成型模具、分别套设在第一裸露段和第二裸露段上的第一双层绝缘热缩管和第二双层绝缘热缩管;所述成型模具包括下模、上模;所述下模和上模中间分别设置有下模腔和上模腔,所述上模腔和下模腔组成熔融连接腔;所述上模上设置有熔融腔,所述熔融腔底部设置有与熔融连接腔连接的连接通道;电缆熔融连接过程中,所述第一裸露段和第二裸露段分别从熔融连接腔的两端伸入熔融连接腔内。
优选地,所述上模腔和下模腔组成的熔融连接腔的形状与导体线芯一致,使其连接处不过多膨大,便于导体线芯外套设的绝缘层、屏蔽层、阻水层等恢复。
上述技术方案将焊接料粉末在熔融腔内熔融成液体后通过连接通道进入熔融连接腔内,将第一电缆和第二电缆的导体线芯通过熔融的焊接料焊接为一体,使其形成无空隙的连接处,使连接处导电率高、电能损耗小;同时,由于双层绝缘热缩管套设在导体线芯上,在熔融连接过程中,双层绝缘热缩管内层融化粘接,形成密封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上模为T型模块,所述上模腔位于上模的小端端面上,所述熔融腔设置在上模的大端端面上;所述下模上设置有与上模小端匹配的凹槽,所述下模腔设置在凹槽底面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惠电智远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四川惠电智远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26366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眩光光学基板及包装装置
- 下一篇:一种拼装电路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