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岩溶空洞区素混凝土桩成桩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261857.3 | 申请日: | 2019-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082745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3 |
发明(设计)人: | 刘延昭;潘晓;姚博;张智;易勤;田凯;王超;朱杭新;陈裕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交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68 | 分类号: | E02D5/68;E02D5/34 |
代理公司: | 浙江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黎双华;张云波 |
地址: | 310051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岩溶 空洞 混凝土 桩成桩 装置 | ||
一种岩溶空洞区素混凝土桩成桩装置,包括钢护筒、塑料护筒和测量浮杆,钢护筒套设在塑料护筒的外侧,塑料护筒内设有折叠件,测量浮杆固定安装在塑料护筒内,通过钢护筒的设置,便于混凝土材料在钢护筒内成型,避免初凝混凝土的流失,通过设有折叠件的塑料护筒的设置,可以防止在钢护筒移除后混凝土桩与施工的孔洞之间存在间隙,提高混凝土桩的强度和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岩土工程研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岩溶空洞区素混凝土桩成桩装置。
背景技术
钻孔咬合桩是一种常见的深基坑支护结构,它是通过素混凝土桩与钢筋混凝土桩的咬合形成墙体,共同起到止水和挡土作用,具有刚度大,变形小的优点。施工时先间隔施工素混凝土桩,待素混凝土桩混凝土终凝后,采用钻机切割素混凝土桩相交部分的混凝土,再灌注钢筋混凝土桩,实现桩体咬合。在岩溶空洞地区施工咬合桩时,经常遇到岩溶空洞(土洞)充填不密实的情况,为了防止塌孔多采用全套管灌注桩施工技术,但在拔钢护筒时,未初凝的混凝土会流入岩溶空洞,导致混凝土流失不能成桩的问题。为了解决混凝土流失问题,申请号为 CN201120488177.2的专利公开了一种防止灌注砼桩桩径变异的软包裹钢筋笼,可有效地解决灌注砼桩的扩径、超灌、鼓包等现象,大大降低打桩的施工成本。此技术解决了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施工时混凝土流失问题,但不能解决素混凝土成桩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岩溶空洞区素混凝土桩成桩装置,用于解决素混凝土成桩问题。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岩溶空洞区素混凝土桩成桩装置,包括钢护筒、塑料护筒和测量浮杆,钢护筒套设在塑料护筒的外侧,塑料护筒内设有折叠件,测量浮杆固定安装在塑料护筒内。
在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同时,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采用或者组合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塑料护筒包括护筒筒壁和折叠件,相邻的护筒筒壁之间通过折叠件可伸缩式连接。
折叠件包括第一折叠板和第二折叠板,第一折叠板的两侧分别与护筒筒壁和第二折叠板转动连接,第二折叠板的两侧分别与第一折叠板和相邻护筒筒壁连接。
在护筒筒壁的内侧壁上均匀连接有固定环,测量浮杆滑动安装在固定环内。
在护筒筒壁内至少固定连接有三个固定环,相邻的固定环之间的间距为1m,最上端的固定环距离塑料护筒的顶端5m。
塑料护筒至少包括两个护筒筒壁和两个折叠件。
在塑料护筒的下端面上固定连接有护筒翻边。
在护筒翻边的上端面与塑料护筒的内侧设有加劲板。
护筒翻边的宽度为塑料护筒直径的五分之一。
测量浮杆包括浮球和标尺杆,浮球固定安装在标尺杆的下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钢护筒的设置,便于混凝土材料在钢护筒内成型,避免初凝混凝土的流失,通过设有折叠件的塑料护筒的设置,可以防止在钢护筒移除后混凝土桩与施工的孔洞之间存在间隙,提高混凝土桩的强度和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使用新型俯视图;
图2为本使用新型剖视图;
附图标记:钢护筒1,塑料护筒2,护筒翻边3,加劲板4,固定环5,测量浮杆7,护筒筒壁8,折叠件9,第一折叠板10,第二折叠板11,浮球12,标尺杆1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交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交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26185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模切自动清废设备
- 下一篇:一种家用采光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