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净化水质的人工湿地有效
申请号: | 201921258226.6 | 申请日: | 2019-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5785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5 |
发明(设计)人: | 倪雨翔;杨静怡;郜铭;刘志国;鲍传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生量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无锡华源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8 | 代理人: | 聂启新 |
地址: | 214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净化 水质 人工 湿地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净化水质的人工湿地,包括位于人工湿地两端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口与稳定塘通过提升泵房连接,稳定塘与出水口之间串联若干个互不重叠的表流池,位于两端的表流池分别通过过滤床与稳定塘和出水口连接,各表流池也通过过滤床相互连接,于各表流池内设置水生植物。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待净化的河道水体经提升泵站提升至稳定塘均匀沉淀后,依次通过多组过滤床和表流池,表流池内的水生植物能富集、吸收水中的氮磷化合物等污染物质,多道过滤床能过滤河水中悬浮物,提高表流池的使用周期,且整套人工湿地能促进水体循环,提高水体流动性和含氧量,防止水体淤阻变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人工湿地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可净化水质的人工湿地。
背景技术
人工湿地是一个综合的生态系统,它应用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结构与功能协调原则,能够净化废水,防止环境的再污染,获得污水处理与资源化的最佳效益。其作用机理包括吸附、滞留、过滤、氧化还原、沉淀、微生物分解、和养分吸收等。其中人工湿地的植物能为水体输送氧气,增加水体的活性,且湿地植物在控制水质污染,降解有害物质上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湿地生态系统中还存在某些原生动物及后生动物,甚至一些湿地昆虫和鸟类也能参与吞食湿地系统中沉积的有机颗粒,然后进行同化作用,将有机颗粒作为营养物质吸收,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去除污水中的颗粒物。
目前的人工湿地通常由多个独立片区组成,各湿地间缺乏关联性,裸露的人工湿地容易受固体废弃物的影响,造成二次污染,且湿地在水流不畅的地区较难发挥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生产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可净化水质的人工湿地,通过稳定池、过滤床和包含水生植物的表流池净化水质,且设置有提升泵,能带动水体循环,提高水体流动性。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可净化水质的人工湿地,包括位于人工湿地两端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口与稳定塘通过提升泵房连接,稳定塘与出水口之间串联若干个表流池,首尾两端的表流池分别通过过滤床与稳定塘和出水口连接,各相邻表流池之间也通过过滤床相互连接,于各表流池内设置水生植物。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
提升泵房的底部高于进水口的常水位,各表流池的池面高于出水口的常水位;
过滤床为板状结构,各过滤床的上表面均高于稳定塘和表流池的最高水位线,各过滤床的下表面均插接于表流池池底的土壤中;
各表流池的深度相同;
表流池的数量大于三个。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待净化的河道水体经提升泵站提升至稳定塘均匀沉淀后,依次通过多组过滤床和表流池,表流池内的水生植物能富集、吸收水中的氮磷化合物等污染物质,多道过滤床能过滤河水中悬浮物,提高表流池的使用周期,且整套人工湿地能促进水体循环,提高水体流动性和含氧量,防止水体淤阻变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示意图。
其中:1、河道;101、进水口;102、出水口;2、提升泵房;3、稳定塘;4、过滤床;5、表流池;6、水生植物;7、常水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生量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无锡生量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25822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脱钩吊钩器
- 下一篇:一种用于河道整治的排污口污水处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