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隔姜运动灸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1257752.0 | 申请日: | 2019-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6800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4 |
发明(设计)人: | 邓赛男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H39/06 | 分类号: | A61H39/06 |
代理公司: | 重庆天成卓越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40 | 代理人: | 路宁 |
地址: | 400010***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运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隔姜运动灸器,包括筒体和阻燃网,所述筒体的内壁上设置有隔热阻燃层,所述阻燃网设置在所述筒体内,且所述阻燃网的连接到所述隔热阻燃层上,所述阻燃网距离所述筒体的下端边沿0.2cm‑0.5cm。本实用新型构思新颖、设计合理,且便于使用,采用本实用新型,将艾草制品罩在筒体内的阻燃网上燃烧,并将姜片同时也设置在筒体内阻燃网的下方,这样进行隔姜运动灸,避免了草灰烫伤医患,操作更加方便,利于推广隔姜运动灸这一门艾灸医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灸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隔姜运动灸器。
背景技术
隔姜运动灸是祖国医学传统疗法之一,它具有温经散寒、通经活络的作用。现有的方法是取生姜一块,切成厚约0.3厘米直径约3厘米的近圆形姜片,中间用牙签穿刺数孔。施灸时,将其放在穴区,置中等艾柱(直径约1.5厘米)放在生姜片上,点燃艾柱,然后通过一定的点按、旋揉、抹搓等手法让姜片在穴位上施术,产生温热效果,同时产生推拿的通经活络和活血散瘀的效果。上述现有的方式移动姜片过程中艾灰极容易脱落导致皮肤烫伤,而且医者的手也容易烫伤。这种传统的手法限制了隔姜运动灸的推广运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上述隔姜运动灸的传统技术手段会造成医患烫伤的风险,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隔姜运动灸器来进行隔姜运动灸,采用本实用新型能有效地防止艾灰掉落而烫伤医患,使用效果良好,有利于将隔姜运动灸进行推广。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隔姜运动灸器,包括筒体和阻燃网,所述筒体的内壁上设置有隔热阻燃层,所述阻燃网设置在所述筒体内,且所述阻燃网的连接到所述隔热阻燃层上,所述阻燃网距离所述筒体的下端边沿0.2cm-0.5cm。
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筒体包括可拆卸连接的上下两段,且在该上下两段的接触处设置有卡口,所述阻燃网通过所述卡口设置在所述筒体内。
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筒体的上下两段的连接处设置有止口,且在该止口的接触面上设置有螺纹以实现螺纹连接。
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筒体上下两段的止口面上各形成一个缺口,两个缺口合在一起组成所述卡口。
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隔热阻燃层采用不锈钢制成。
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筒体的下端面呈曲面状。
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筒体外表面的上部嵌装有螺纹钢圈,所述螺纹钢圈的外表面设置有螺纹,所述螺纹钢圈上通过螺纹连接有手柄套筒。
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手柄套筒的顶部设置有通风孔。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构思新颖、设计合理,且便于使用,采用本实用新型,将艾草制品罩在筒体内的阻燃网上燃烧,并将姜片同时也设置在筒体内阻燃网的下方,这样进行隔姜运动灸,避免了草灰烫伤医患,操作更加方便,利于推广隔姜运动灸这一门艾灸医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筒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筒体带手柄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筒体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阻燃网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未经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25775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除尘结构的饲料粉碎机
- 下一篇:一种马铃薯糖苷生物碱外敷固定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