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掏耳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1257643.9 | 申请日: | 2019-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4985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1 |
发明(设计)人: | 林承川;邓必楚;林燕军;廖奎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悟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11/00 | 分类号: | A61F11/0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张松亭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掏耳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掏耳器,包括两个手柄,所述两个手柄通过连接板连接,所述手柄的前端均延伸形成弧形指端,所述两个弧形指端设有起夹持作用的平整内侧面,及合并两个弧形指端起挖勺作用的弧形内表面;在自然状态下,两个手柄的弧形指端相互分离形成镊子;夹持两个手柄,手柄的弧形指端的内侧面相互贴合在一起形成用于掏耳的挖勺。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掏耳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掏耳器,特别涉及一种带有镊子功能的掏耳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耳勺包括两种,一种是长棒状,包括棒体以及棒体末端连接的球形挖勺,挖勺内设有一凹槽,如2017年6月13日公开的一种发光耳勺,它包括棒体,棒体的末端连接一挖勺,挖勺内设有一凹槽,这样的结构,虽然可以起到掏耳垢的作用,但是,由于挖勺的边缘较薄,掏耳道时,容易损伤外耳道软骨皮肤,引起外耳道炎症。另一种是双勺状,它将球形挖勺分成两个半球形部分,既可以实现挖,也可实现镊子夹的功能,但是这样的结构,分开后,挖勺边缘的棱角增多,反而使得挖勺更容易戳伤外耳道软骨皮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问题,提供了一种掏耳器,结构简单,不易损伤外耳道软骨皮肤。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掏耳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手柄,所述两个手柄通过连接板连接,所述手柄的前端均延伸形成弧形指端,所述两个弧形指端设有起夹持作用的平整内侧面,及合并两个弧形指端起挖勺作用的弧形内表面;在自然状态下,两个手柄的弧形指端相互分离形成镊子;夹持两个手柄,手柄的弧形指端的内侧面相互贴合在一起形成用于掏耳的挖勺。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两个手柄与所述连接板形成U字形,所述两个手柄之间的距离为后端较宽,向着前端逐渐变窄。
在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两个手柄与所述连接板形成V字形。
在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手柄包括抓握部和伸入部,所述伸入部的前端形成所述弧形指端,所述伸入部为便于进入外耳道的细长状结构。
在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弧形指端具有圆滑的外表面,相应的,两个所述弧形指端形成的所述挖勺同样具有圆滑的外表面。
在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手柄和所述连接板一体成型。
在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板的中部设有一通孔,所述通孔内设有一发光灯。
在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板为弧形,还包括一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置于所述两个手柄之间,并且靠近所述两个手柄的后端,所述安装板上设有一通孔,所述通孔内设有一发光灯。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与背景技术相比,它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手柄前端形成弧形指端,弧形指端设有平整的内侧面,在自然状态下,使得其具有镊子的功能,可以较好的夹出外耳道内的耳垢,弧形指端还具有弧形的内表面,夹持两个手柄,二弧形指端形成的挖勺同样具有弧形的内表面,与背景技术的凹槽结构相比,不容易损坏外耳道软骨皮肤。
2、本实用新型的掏耳器,结合了掏和挖两个功能,可以先掏起耳垢,然后将耳垢夹持出外耳道,过程中无需更换工具,效率较高。
3、本实用新型的挖勺具有圆滑的外表面,这样的结构,不容易戳伤外耳道软骨皮肤。
4、本实用新型的伸入部为细长状结构,便于伸入部伸入狭窄的外耳道,较好的实现掏和夹的功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掏耳器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二弧形指端的内侧面相互贴合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悟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厦门悟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25764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园林设计植物根部防护结构
- 下一篇:一种核电站贝类捕集器滤网清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