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整形外科矫正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257398.1 | 申请日: | 2019-08-0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8202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1 |
| 发明(设计)人: | 张成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日日新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F5/02 | 分类号: | A61F5/02;G08B21/24;G08B6/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00000 重庆市沙***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整形外科 矫正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整形外科矫正器,包括纠正部,所述纠正部左侧上方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一加紧带,所述纠正部右侧上方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带,且第一连接带与第一加紧带对应设置,所述纠正部左侧下方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二加紧带,所述纠正部右侧下方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带,且第二连接带与第二加紧带对应设置,所述第一连接带背离与纠正部连接方向端部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粘结带,所述第二连接带背离与纠正部连接方向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粘结带,本实用新型中,设有固定板,使矫正器强度增加,提升矫正效果,设有弹性带和振动器,起警示作用,固定板上有托覆结构,减轻硬度对人体的不协调性,粘性连接,不会产生硌应作用,连接较为紧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整形外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整形外科矫正器。
背景技术
整形的治疗范围主要是皮肤、肌肉及骨骼等创伤、疾病、先天性或后天性组织或器官的缺陷与畸形。治疗包括修复与再造两个内容。以手术方法进行自体的各种组织移植,也可采用异体、异种组织或组织代用品来修复各种原因所造成的组织缺损或畸形,以改善或恢复生理功能和外貌,目前用于整形外科的纠正器种类较少,以背部畸形矫正器较多。
然而现有的背部纠正器多以背带式为主,这种单一的以布带进行矫正的作用效果不明显,对人体勒紧程度大,极易引起人体不适,在人体实用较大力对其进行拉扯时还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形变,导致矫正器本身不能对人体矫正起到显易作用,且不能对人体起到警示作用,制约力较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整形外科矫正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整形外科矫正器,包括纠正部,所述纠正部左侧上方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一加紧带,所述纠正部右侧上方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带,且第一连接带与第一加紧带对应设置,所述纠正部左侧下方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二加紧带,所述纠正部右侧下方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带,且第二连接带与第二加紧带对应设置,所述第一连接带背离与纠正部连接方向端部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粘结带,所述第二连接带背离与纠正部连接方向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粘结带,所述第二加紧带一侧固定连接有弹性带,所述弹性带另一端与第二连接带固定连接,所述纠正部内部中心位置固定设置有固定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弹性带一侧固定连接于第二连接带与纠正部连接处左侧,所述弹性带另一侧固定连接于第二加紧带与纠正部连接处右侧,所述弹性带带身固定设置有振动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固定板中部位置设置有固定主体板,所述固定主体板板型设置为与人体背部形状相同,所述固定主体板上部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两个覆板,所述固定主体板中部位置分别固定连接有两个横向托板,所述固定主体板下部位置分别固定连接有两个竖向托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二加紧带背离与纠正部连接处端面固定设置有第三粘结带,所述第二连接带背离与纠正部连接处端面固定设置有第四粘结带。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一粘结带表面固定连接有塑性倒钩,所述塑性倒钩在第一粘结带表面等距设置为多个,所述第二粘结带表面结构与第一粘结带表面结构相同。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三粘结带表面固定连接有塑性钩环,所述塑性钩环在第三粘结带表面等距设置为多个,所述第四粘结带表面结构与第三粘结带表面结构相同。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固定板板面转折部分均设置为弧形,所述固定板上覆板设置为圆形板,所述横向托板与竖向托板设置为方形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日日新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重庆日日新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25739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