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设有锁具的抗爆容器盖体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1257342.6 | 申请日: | 2019-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4650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7 |
发明(设计)人: | 蒋友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路捷顺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42D5/04 | 分类号: | F42D5/04 |
代理公司: | 浙江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王丰毅 |
地址: | 321000 浙江省金***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设有 容器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因盖体自身结构的限制锁具只能安装在抗爆容器外容易被破坏的弊端,提供一种设有锁具的抗爆容器盖体结构,包括盖板、防爆盖和内衬套;所述盖板、防爆盖与内衬套之间通过设置铆钉实现固定连接,所述防爆盖包括圆环形结构的连接环,所述连接环上设有贯穿连接环内外两侧的插销孔,所述连接环的内腔固定连接有将连接板内腔封闭的挡板,挡板上端面低于连接环上端面,且挡板与盖板之间形成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内安装有插销以及锁具,所述插销插入插销孔内,所述盖板上设有锁具操作窗口。本实用新型具有良好的抗爆性能,装配方便,重量较轻,且具有独立的安装腔,能对安装腔内部的锁具起到良好的防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抗爆容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设有锁具的抗爆容器盖体结构。
背景技术
抗爆容器一般用来运输存储雷管和炸药等危险品,具有很强的抗爆性能。而且雷管和炸药对不法分子有很大的诱惑力,所以容器必须具备很高的防盗性能。传统抗爆容器的顶盖和筒体外侧采用挂锁作为防盗和锁止装置,因为挂锁及固定挂锁的结构件都在外部环境中,容易被人拆除或破坏,容器内的危险品被盗的风险很大。而如果想把锁具安装在容器盖体内部同时需要在外部完成对锁具的控制,就必须在盖体上开孔,焊接,加工,这势必会降低容器的抗爆性能,通常会在锁具下部安装保护套,以避免冲击波超压从锁具的安装部位冲出,降低容器的抗爆性能。本实用新型就是针对如上问题,设计一种锁具部位不需要保护套,既不影响容器抗爆性能,又能实现容器彻底防盗的盖体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弊端,提供一种设有锁具的抗爆容器盖体结构,该盖体结构的盖板、防爆盖为独立的两部分,通过铆钉连接,不易被拆解,防爆盖内设有独立的安装腔,且冲击波不易进入到安装腔内,确保了盖体的抗爆性能,同时锁具安装在防爆盖内部,能起到彻底防盗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设有锁具的抗爆容器盖体结构,包括盖板、防爆盖和内衬套,所述盖板上设有至少三个贯穿盖板上下两端的第一通孔,所有第一通孔以盖板的中心轴线为中心呈圆周分布;所述防爆盖包括圆环形结构的连接环,所述连接环上设有至少三个与第一通孔对应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贯穿连接环的上下两端,所述盖板与防爆盖之间通过设置与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对应的铆钉实现固定连接,铆钉同时穿过对应的第一通孔、第二通孔,所述连接环上设有贯穿连接环内外两侧的插销孔,所述连接环的内腔固定连接有将连接板内腔封闭的挡板,挡板上端面低于连接环上端面,且挡板、盖板、连接环之间围绕形成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内安装有能沿着自身长度方向移动的插销以及能对插销锁紧固定的锁具,盖板上安装有用于控制插销移动的拨叉,所述插销插入所述插销孔内,所述盖板上设有锁具操作窗口,通过该操作窗口能够对锁具进行操作;所述内衬套与所述连接环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盖板、防爆盖、内衬套三者的中心轴线重合。
上述方案中,该盖体结构的防爆盖包括连接环与挡板,且防爆盖为一体成型结构,使防爆盖具备更好的抗爆性能,精度更高,同时,防爆盖与盖板之间通过铆钉实现固定连接,不需电焊,装配十分方便,且不易被人拆除或破坏。设置了用于安装锁具的安装腔,且挡板将安装腔与防爆盖下方隔开,若是防爆容器内的易爆物品爆炸,防爆罐也能将爆炸产生的冲击波阻挡,冲击波不会直接影响安装腔内部,确保了盖体的抗爆性能,同时使安装腔内部的锁具不被损坏。同时,因锁具安装在安装腔内,仅能通过盖板上的锁具操作窗口对锁具进行操作,所以本实用新型能够起到良好的防盗作用,避免被不良分子暴力破坏,从而能够避免抗爆容器被打开。
作为优选,所述盖板上端面设有与第一通孔对应的下沉孔,下沉孔位于对应的第一通孔的正上方且与对应的第一通孔连通,所述下沉孔的直径大于第一通孔的直径,所述铆钉上的钉帽嵌入所述下沉孔内,且铆钉的钉帽低于盖板的上端面。这样设置使铆钉的钉帽部分不会向外凸出,铆钉不易被破坏,同时铆钉外侧面为光滑弧面,无法用常规工具松退,使锁具不易被人拆除或破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路捷顺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浙江路捷顺汽车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25734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