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人工浮岛有效
申请号: | 201921255984.2 | 申请日: | 2019-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4048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7 |
发明(设计)人: | 彭增辉;姜明洋;杨瑞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水天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C02F3/34;C02F101/10;C02F101/16;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厦门原创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101 | 代理人: | 徐东峰 |
地址: | 410205 湖南省长沙市高***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人工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人工浮岛,本实用新型人工浮岛植物能够机械化种植、采收,极大地节省了人力成本,能够实现大面积推广,且组装容易、快速,组装之后,连接稳定。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生态修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人工浮岛。
背景技术
水体富营养化是全球性的水环境问题,我国现有湖泊2 700余个,总面积达 9.1万km2。根据调查资料和国内外评价湖泊富营养化指标,我国比较典型的37 个主要湖泊中,中营养型和中上富营养型的占55.8%,富营养型的占14.7%,重富营养型的占8.8%。中国90%以上的水域污染是因水体中的N、P含量过高而引起的富营养化造成的,而N、P则是植物生长最基本的必需营养元素。
生态浮岛是一种针对富营养化的水质,利用生态工学原理,降解水中的COD、氮、磷的含量的人工浮岛。是以可漂浮材料为基质或载体,将高等水生植物或陆生植物栽植到富营养化水域中,通过植物的根系吸收或吸附作用,削减水体中的氮、磷及有机污染物质,从而净化水质的生物防治法,同时通过收获植物的方法将水体中的富营养物质搬离水体,改善水质,创造良好的水环境。它能使水体透明度大幅度提高,同时水质指标也得到有效的改善,特别是对藻类有很好的抑制效果。生态浮岛对水质净化最主要的功效是利用植物的根系吸收水中的富营养化物质,例如总磷、氨氮、有机物等,使得水体的营养得到转移,减轻水体由于封闭或自循环不足带来的水体腥臭、富营养化现象。
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发展,国内外生态浮岛技术得到极大完善,然而其仍处于试验与示范阶段,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现有生态浮岛难以推行机械化操作,生态浮岛漂浮在水面上,日常的管理均在水面上完成,目前其管理操作大多采用人工完成,在小面积的试验示范中尚可,若大面积推广,由于生态浮岛上的植物大多数不能过冬,尤其在冬季天气较冷的北方地区植物需要在第二年春天重新种植,需要经常、及时采收,人工操作就不能满足需要,限制其发展。现有生态浮岛制作施工周期长,从目前来看多数的生态浮岛都是采用现场制作及现场种植的模式,大面积制作施工周期较长。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人工浮岛,本实用新型人工浮岛植物能够机械化种植、采收,极大地节省了人力成本,能够实现大面积推广,且组装容易、快速,组装之后,连接稳定。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人工浮岛,所述人工浮岛包括漂浮主体、植物种植槽以及连接装置,所述植物种植槽用于种植水生植物,所述连接装置用于人工浮岛之间的连接,所述植物种植槽及所述连接装置均设置在所述漂浮主体上,所述植物种植槽为贯穿所述漂浮主体的长条状,所述植物种植槽底部开有透水口。将多个人工浮岛连接起来后,每一列的人工浮游形成相互连通的长槽,长槽的任一位置均能放置种植在种植盆或者种植袋中的水生植物,便于机械化操作。
进一步地,所述漂浮主体中间凹陷形成所述植物种植槽,且所述中间凹陷部分设置有透水口。
进一步地,所述漂浮主体包括左、右漂浮体,所述左、右漂浮体之间通过连接板连接,所述左、右漂浮体与所述连接板共同组成所述植物种植槽,所述连接板上设置透水口。
进一步地,所述透水口为孔或槽。
进一步地,所述植物种植槽上部设置有卡接部。所述卡接部与植物种植盆卡接,防止植物种植盆往下掉,而且所述卡接部的设置有利于机械化操作中植物种植盆的滑动。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装置为设置在所述人工浮岛的四个角上的连接孔,安装时,通过将连接件插入相邻的两块人工浮岛上的连接孔,实现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装置包括横向连接装置及纵向连接装置,所述纵向连接装置为卡接结构,其与所述植物种植槽平行,所述横向连接装置包括连接孔以及连接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水天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湖南水天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25598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回转窑余热回收装置
- 下一篇:一种快速增氧曝气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