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婴儿车用的避震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255312.1 | 申请日: | 2019-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055507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发明(设计)人: | 董云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五虎婴童用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B9/18 | 分类号: | B62B9/18;B60B9/02 |
代理公司: | 合肥律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47 | 代理人: | 殷娟 |
地址: | 200441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婴儿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婴儿车用的避震装置,包括车身和减震车轮,车身底部两端均固定安装有活塞杆,车身底部中心位置处固定安装有减震装置,活塞杆和减震装置底部均与弧形弹性板顶部固定连接,弧形弹性板底部两端通过支撑杆固定连接有减震车轮,减震车轮包括轮毂,轮毂设置有4‑6个,每个轮毂外圈均安装有可拆卸橡胶轮胎,轮毂内圈均固定连接有伸缩套管,且每个伸缩套管另一端均固定连接于轴承外侧。本实用新型,在婴儿车行驶过程中遇到坎坷路面时,轮毂圈外部装有可拆卸橡胶轮胎,用以调节轮圈的微变形,达到自适应的目的,限位盖通过螺纹连接于伸缩套筒相连,起到限位与防尘作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婴儿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婴儿车用的避震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人们对各种产品需要求量变得越来越大,种类变得越来越多,以满足人们对生活的各种需求。其中,对于婴儿车来说,它的出现使有婴儿的家庭在外出时极其方便,故婴儿车来受到越来越多父母所青睐。目前的婴儿车一般在安装车轮的车腿上加弹簧,以达到减震的作用。但是这样的结构,如果弹簧过硬,弹簧很难压缩,减震效果差;如果弹簧过软,则一直处于压缩状态,失去减震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传统婴儿车减震结构不合理,减震效果不佳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婴儿车用的避震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婴儿车用的避震装置,包括车身和减震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底部两端均固定安装有活塞杆,所述车身底部中心位置处固定安装有减震装置,所述活塞杆和减震装置底部均与弧形弹性板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弧形弹性板底部两端通过支撑杆固定连接有减震车轮,所述减震车轮包括轮毂,且轮毂设置有4-6个,每个所述轮毂外圈均螺纹安装有橡胶轮胎,所述轮毂内圈均固定连接有伸缩套管,且每个伸缩套管另一端均固定连接于轴承外侧。
优选地,所述减震装置包括上底板和下底板,所述上底板和下底板之间中心处固定连接有阻尼器,所述上底板和下底板之间两侧固定安装有液压杆,且液压杆外部套接有调节弹簧。
优选地,所述车身侧面固定连接有手扶把,且手扶把为伸缩结构,所述手扶把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防滑握杆。
优选地,所述轮毂为扇形结构,多个所述轮毂构成圆形曲面,所述伸缩套管一端焊接有两个支脚,每个所述支脚分别与减震弹簧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伸缩套管靠近轮毂一端螺纹固定有有限位盖。
优选地,所述伸缩套管两侧中部均固定连接有减震弹簧,且减震弹簧另一端固定连接于轮毂内圈,所述伸缩套管内部设置有空腔,所述空腔内部设置有弹簧,且弹簧上端固定连接有活塞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在车身底部两端固定安装有活塞杆,并在车身底部中心位置固定安装有减震装置,在弧形弹性板底部两端通过支撑杆固定安装有减震车轮,其中,减震车轮包括轮毂和伸缩套管,伸缩套管一端焊接固定于轮毂内圈,另一端固定连接于轴承外侧,并且伸缩套管靠近轮毂一端固定连接有减震弹簧,伸缩套管内部设置有空腔,且空腔内部设置有弹簧,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活塞块,在婴儿车行驶过程中遇到坎坷路面时,轮毂圈外部装有可拆卸橡胶轮胎,用以调节轮圈的微变形,达到自适应的目的,伸缩套筒下部伸出的两个支脚用于限制减震车轮的转动幅度,限位盖通过螺纹连接于伸缩套筒相连,起到限位与防尘作用,通过这些部件的配合,可以提高车轮自适应能力,并且有着优良的减震效果。
2、经过初次对受力的削减,震动得以有效削减进而受到的力继续向上传导,液压杆外圈套接有调节弹簧,阻尼器同时对受力进行缓冲,通过弹性阻力大大削减震动,达到良好的减震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巧妙的设计,合理的结构组合功能,实现对婴儿车的减震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婴儿车用的避震装置的正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五虎婴童用品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五虎婴童用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25531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