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壳管式换热器用冷凝液分离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1254637.8 | 申请日: | 2019-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9552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2 |
发明(设计)人: | 凡伏来 | 申请(专利权)人: | 风凯换热器制造(常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36/04 | 分类号: | B01D36/04 |
代理公司: | 常州佰业腾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1 | 代理人: | 李珍 |
地址: | 213164 江苏省常州市武***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壳管式换热 器用 冷凝 分离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壳管式换热器用冷凝液分离机构,包括主收集箱、层级过滤箱和排流箱,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的壳管式换热器结构简单,对于在换热过程中产生的冷凝液只能简单的简单收集,不具有分离的功能,这样就会造成收集到的冷凝液内杂质较多,不可以再次重复利用,造成冷凝液的大量浪费,极大的增加了使用的成本的问题,通过对观察盖的设置既能保证过滤箱体内部的冷凝液不会飞溅出来,又可以保证使用者的观察使用,通过对排流箱的设置可以将经过层级过滤箱过滤后的冷凝液收集并排出,保证使用者可以进行重复使用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式换热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壳管式换热器用冷凝液分离机构。
背景技术
壳管式换热器是一种换热传导装置,由壳体、管板、管束、挡板及收集箱体组成,一组管束或盘管装在一壳体内构成的换热器,传递热量的两种介质,一种在管内,另一种在管外壳体内,通过管壁进行热量传递,一般为卧式,新型冷凝器冷凝介质的能力,热交换面积按下式计算:热交换面积(m2=3.1416×管内径×管长×管子总数,选择新型冷凝器的大小,应根据单位时间内需冷凝的介质量的大小来定。
本实用新型的申请人发现,现有的壳管式换热器结构简单,对于在换热过程中产生的冷凝液只能简单的简单收集,不具有分离的功能,这样就会造成收集到的冷凝液内杂质较多,不可以再次重复利用,造成冷凝液的大量浪费,大大的增加了使用的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壳管式换热器用冷凝液分离机构,旨在改善现有的壳管式换热器结构简单,对于在换热过程中产生的冷凝液只能简单的简单收集,不具有分离的功能,这样就会造成收集到的冷凝液内杂质较多,不可以再次重复利用,造成冷凝液的大量浪费,极大的增加了使用的成本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壳管式换热器用冷凝液分离机构,包括主收集箱、层级过滤箱和排流箱,所述主收集箱包括收集箱体和冷凝液集流盖,所述收集箱体设置为矩形,且中部设置有分隔板,所述冷凝液集流盖安装在收集箱体的头部,且冷凝液集流盖与收集箱体密封固定连接,所述层级过滤箱设置在主收集箱和排流箱之间,且层级过滤箱的数量至少为一个,所述层级过滤箱包括过滤箱体和观察盖,所述过滤箱体设置在收集箱体的侧面,且过滤箱体与收集箱体密封固定连接,所述观察盖安装在过滤箱体的头部,且观察盖与过滤箱体滑动连接,所述排流箱安装在层级过滤箱的后端,且排流箱与层级过滤箱密封固定连接,通过对主收集箱的结构设置来方便收集换热器使用过程中排出的冷凝液,将冷凝液慢慢的收集在主收集箱内部,并且通过分隔板的设置可以方便使用者同时对两个进行分别收集使用,相互之间不会影响,当主收集箱内的冷凝液收集到溢流槽的高度的时候,就会流到层级过滤箱内部,根据使用的不同环境可以选择安装层级过滤箱的数量,来更好的达到过滤分离的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收集箱体侧面开设有溢流槽,所述层级过滤箱的高度依次降低,且层级过滤箱头部设置有与溢流槽密封连接的接收槽,所述接收槽与层级过滤箱一体成形,通过对溢流槽的设置方便当主收集箱和层级过滤箱体内收集满以后进行分离排出到下一个箱体内,层级过滤箱高度依次降低的设置来方便进行多次沉淀分离使用,并且通过接收槽来配合结构使用。
进一步的,所述冷凝液集流盖上还设置有分液进流口,所述分液进流口对称安装在冷凝液集流盖的上端面,且分液进流口与冷凝液集流盖密封固定连接,通过分液进流口的设置来方便使用者外接换热器冷凝液出口来收集使用,并且两端的分液进流口可以同时接收两个不同的冷凝液来使用,在需要清理维修时候可以将冷凝液集流盖打开观察。
进一步的,所述冷凝液集流盖内侧还设置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与冷凝液集流盖固定连接,通过对过滤网的设置来方便在冷凝液通过分液进流口进入后可以做到对冷凝液内杂质的处初步分离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风凯换热器制造(常州)有限公司,未经风凯换热器制造(常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25463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效数控切割机移动机构
- 下一篇:一种大角度皮带给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