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光-蓄-燃互补发电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1254007.0 | 申请日: | 2019-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140550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1 |
发明(设计)人: | 吴剑;刘岚;冯海林;张建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农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J3/38 | 分类号: | H02J3/38;H02J3/32;H02J3/24 |
代理公司: | 浙江永鼎律师事务所 33233 | 代理人: | 陆永强;张建 |
地址: | 3113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互补 发电 系统 | ||
1.一种光-蓄-燃互补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光伏阵列(1)和高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2),所述光伏阵列(1)和高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2)的输出端分别通过第一电能转换电路(31)和第二电能转换电路(32)连接于直流母线(33),所述直流母线(33)通过第三电能转换电路(34)连接于直流负载(5),所述直流母线(33)通过第一双向电能转换电路(35)和第二双向电能转换电路(36)分别连接于光伏蓄电池(41)和燃蓄电池(42),所述光伏阵列(1)、高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2)、光伏蓄电池(41)、燃蓄电池(42)和直流负载(5)均连接于控制器(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蓄-燃互补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能转换电路(31)第二电能转换电路(32)和第三电能转换电路(34)均为DC/DC转换电路,所述第一双向电能转换电路(35)和第二三双向电能转换电路(36)均为双向DC/DC转换电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蓄-燃互补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能转换电路(31)为Boost型DC/DC转换电路。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光-蓄-燃互补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6)还连接有触摸显示屏(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蓄-燃互补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6)包括主控制器、扩展控制器和充放电控制器,且所述主控制器采用台达DVP系列PLC的DVP16ES200T规格,扩展控制器采用DVP04AD-E2规格,所述充放电控制器采用TK600控制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蓄-燃互补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阵列(1)、高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2)、光伏蓄电池(41)、燃蓄电池(42)和直流负载(5)均通过检测回路连接于所述控制器(6)。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蓄-燃互补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回路包括光-蓄回路,所述光-蓄回路连接于所述充放电控制器、主控制器和扩展控制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蓄-燃互补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蓄回路包括均连接于所述主控制器和扩展控制器的光伏电流变送器、光伏电压变送器、两个光伏蓄电池电流变送器和光伏蓄电池电压变送器,所述光伏电流变送器的检测端串联在光伏阵列(1)的输出回路中,所述光伏电压变送器的检测端并联在所述光伏阵列(1)的输出回路中,两个光伏蓄电池电流变送器检测端相互反向串联在光伏蓄电池(41)的充放电回路中,所述光伏蓄电池电压变送器检测端并联在所述光伏蓄电池(41)的充放电回路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蓄-燃互补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回路包括燃-蓄回路,所述燃-蓄回路连接于所述充放电控制器、主控制器和扩展控制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蓄-燃互补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燃-蓄回路包括均连接于所述主控制器和扩展控制器的燃料电池电流变送器、燃料电池电压变送器、两个燃蓄电池电流变送器和燃蓄电池电压变送器,所述燃料电池电流变送器的检测端串联在所述高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2)的输出回路中,所述燃料电池电压变送器检测端并联在所述高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2)的输出回路中,两个燃蓄电池电流变送器检测端相互反向串联在所述燃蓄电池(42)的充放电回路中,所述燃蓄电池电压变送器检测端并联在所述燃蓄电池(42)的充放电回路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农林大学,未经浙江农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25400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