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反流经皮经胃胆汁内引流管有效
申请号: | 201921243135.5 | 申请日: | 2019-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156152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5 |
发明(设计)人: | 陈呈世;黎海亮;郭晨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省肿瘤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25/10 | 分类号: | A61M2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鑫浩联德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80 | 代理人: | 李荷香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反 流经 皮经胃 胆汁 引流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反流经皮经胃胆汁内引流管,属于人体引流导管技术领域。一种经皮经胃胆汁内引流管,包括胆汁引流管和套设在所述胆汁引流管外部的填充管,所述胆汁引流管为连通的三段式结构,所述侧基座连通所述填充管的内部,所述填充管的末端设有柔性球囊,在所述侧基座与所述柔性球囊之间的所述填充管上设有基垫,所述基垫可在所述填充管上来回滑动且可夹紧固定在所述填充管上。所述胆汁引流管设有单向装置,所述单向装置将所述胆汁引流管从内到外单向导通。该实用新型可在有效固定经皮经胃胆汁内引流管的同时防止肠内气体或液体反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人体引流导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反流经皮经胃胆汁内引流管。
背景技术
肝癌胆管侵犯或胆管癌后期患者容易引起胆总管阻塞,胆汁不能排出帮助消化,常常引起患者黄疸,消化不良等,从而需要经皮经肝穿刺进行胆道扩张、疏通引流术(PTCD),但有部分病人无法将导丝越过狭窄段,仅能行胆汁外引流。但是胆汁丢失对人体多方面生理功能影响较大.故需进行胆汁回输方能维持电解质平衡、减少补液,改善营养状况,并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此时需进行经皮经胃穿刺将胆汁回输至十二指肠。经皮经胃胆汁内引流管跨越腹壁和胃壁放置,内引流管的端孔经胃腔入十二指肠内,胆汁经内引流管入十二指肠。但现有经皮经胃胆汁内引流管一端外接外引流管,一端如十二指肠,无障碍双向通道,当胆汁排完后,胃肠道压力大于或等于胆道内压时,胃液或其它内容物常常会逆行流入外引流管,引起胆道感染。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固定内引流管位置且防反流的经皮经胃胆汁内引流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防反流经皮经胃胆汁内引流管,包括胆汁引流管和套设在所述胆汁引流管外部的填充管;所述胆汁引流管为连通的三段式结构,其中第二段管的直径小于第一段管的直径和第三段管的直径,所述第一段管与所述第二段管呈圆弧过渡,所述第二段管与第三段管之间设置有夹角结构;所述填充管套设在所述第二段管上且与所述第二段管的外部空间形成密封结构,在靠近所述第一段管与所述第二段管连接处的所述填充管上设有侧基座,所述侧基座连通所述填充管的内部,所述填充管的靠近所述第二段管与所述第三段管连接处的末端设有柔性球囊,在所述侧基座与所述柔性球囊之间的所述填充管上设有基垫,所述基垫可在所述填充管上来回滑动且可夹紧固定在所述填充管上,在所述第一段管远离所述第二段管的末端设有基座,所述胆汁引流管设有单向装置,所述单向装置将所述胆汁引流管从内到外单向导通。
所述单向装置包括开设有通孔且套接在所述第三段管的出口处的桶装结构,在所述桶装结构的通孔处覆盖有柳叶状编织物,所述编织物呈鱼鳞状上下交错设置,所述编织物贴紧所述桶装结构且在所述桶装结构内无压力时密封所述通孔,在所述桶装结构内有压力时打开所述通孔。
在所述基垫上且靠近所述柔性球囊的侧面上设有凸起。
在所述柔性球囊的外表面设有凸起。
所述填充管与所述第二段管的连接处呈圆弧过渡。
所述第二段管的管道厚度和硬度均大于所述填充管。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积极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省肿瘤医院,未经河南省肿瘤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24313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适用性强的绘图装置
- 下一篇:一种脑外科手术用辅助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