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绿色建筑节能墙体有效
申请号: | 201921240700.2 | 申请日: | 2019-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059772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2 |
发明(设计)人: | 曾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惠深博越智慧建造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2/00 | 分类号: | E04B2/00;E04B1/76;E04B1/82;E04B1/9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宝***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绿色 建筑节能 墙体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绿色建筑节能墙体,其包括墙体外框,墙体外框内等间距固定有多个轻钢龙骨,墙体外框两侧的内侧壁上均固定有与轻钢龙骨侧壁相贴合的保温板,两侧的保温板之间固定有隔音砖,隔音砖内均匀安装有多个弯折管,隔音砖包括上层砖体和下层砖体,且上层砖体和下层砖体上均开设有与弯折管侧壁相贴合的弯折凹槽。本实用新型在隔音砖内安装有多个弯折管,隔音砖包括上层砖体和下层砖体,并在上层砖体和下层砖体上均开设有与弯折管侧壁相贴合的弯折凹槽;当墙体外框一侧的噪音传递到隔音砖并进入弯折管时,由于声衍射作用,部分噪音会沿管道的延伸方向传播,并且在传播过程中,存在能量损失,从而起到了降低噪音的作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墙体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绿色建筑节能墙体。
背景技术
“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绿色建筑花园,而是代表一种建筑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现有的“绿色建筑”的墙体中,大多只是通过墙体材料的选用,或者是墙体结构的改变,从而使墙体成本更低或者是支撑的更加坚固。
公告号为CN206903045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防火建筑墙板,包括钢架框体、分割层、隔热层、填充层和中心层,所述分割层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钢架框体的两个相对侧面内壁的第一分割层和第二分割层,所述隔热层的一面与所述第一分割层贴合,所述隔热层的另一面与填充层的一面贴合,所述中心层设置在所述填充层与所述第二分割层之间。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防火建筑墙板通过多层隔热耐火设计起到阻碍建筑内火势蔓延的作用,墙板多层配合能起到防开裂、降低热量的传播效率。但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建筑墙板仅在钢架框体上设置多层用于隔热防火的层结构,而未设置相应的隔音机构,致使墙板的隔音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绿色建筑节能墙体,具有良好的隔音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绿色建筑节能墙体,包括墙体外框,所述墙体外框内等间距固定有多个轻钢龙骨,所述轻钢龙骨的长度方向所述沿墙体外框的高度方向延伸,所述墙体外框两侧的内侧壁上均固定有保温板,所述保温板两侧分别与相邻的所述轻钢龙骨侧壁相贴合,两侧的所述保温板之间固定有用于隔音的隔音砖,所述隔音砖内均匀安装有多个弯折管,所述隔音砖包括上层砖体和下层砖体,且所述上层砖体和下层砖体上均开设有与所述弯折管侧壁相贴合的弯折凹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墙体外框内等间距固定有多个轻钢龙骨,轻钢龙骨的长度方向沿墙体外框的高度方向延伸,以此对墙体起到了良好的支撑作用,从而增强了墙体的强度;在墙体外框两侧的内侧壁上均固定有保温板,而保温板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作用,以此使得墙体外框两侧形成较大温差,降低了室内空调的使用率,从而达到了节能环保的目的;在隔音砖内安装有多个弯折管,隔音砖包括上层砖体和下层砖体,并在上层砖体和下层砖体上均开设有与弯折管侧壁相贴合的弯折凹槽;当墙体外框一侧的噪音传递到隔音砖并进入弯折管时,由于声衍射作用,部分噪音会沿管道的延伸方向传播,并且在传播过程中,存在能量损失,从而起到了降低噪音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轻钢龙骨两侧的侧壁上均固定有与所述墙体外框内侧壁相贴合的隔音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轻钢龙骨两侧的侧壁上均固定有与所述墙体外框内侧壁相贴合的隔音毡,以此避免了噪音到达外墙板后沿轻钢龙骨传播。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弯折管侧壁上均匀涂覆有由阻尼材料形成的阻尼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弯折管侧壁上均匀涂覆有由阻尼材料形成的阻尼层;阻尼材料具有良好的阻尼作用,以达到了控制弯折管振动和降低噪音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惠深博越智慧建造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惠深博越智慧建造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24070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