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利用炼化余热供暖及制蒸汽的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240545.4 | 申请日: | 2019-08-0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1995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31 |
| 发明(设计)人: | 齐心;何正;洪家杰;吴海星;王苏亮;罗健;冯哲;傅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海峡研究院(厦门);北京华清微拓节能技术股份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4D3/10 | 分类号: | F24D3/10;F24D3/18;F22B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名实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802 | 代理人: | 张亚非 |
| 地址: | 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火***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余热 供暖 蒸汽 系统 | ||
公开了一种利用炼化余热供暖及制蒸汽的系统,包括:换热器(101),其取热端与物料管路(102)连通,其用热端与热媒水管路(103)连通;物料管路(102);热媒水管路(103),其一端通过换热器(101),另一端包含能够单独开通和关闭的第一并联支路(104)和第二并联支路(105);换热机组(106),其一端与第一并联支路(104)连通,另一端与二次网热水管路(107)连通;二次网热水管路(107),其一端通过换热机组(106),另一端通过供暖用户设备(108);第二类吸收式热泵(109),其一端与第二并联支路(105)连通,另一端与蒸汽管路(110)连通;以及蒸汽管路(110),其一端通过第二类吸收式热泵(109),另一端与需要蒸汽的石化装置(111)连通。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余热的利用,具体涉及一种利用炼化余热供暖及制蒸汽的系统。
背景技术
炼化厂在工艺过程中通常会产生大量的中高温物料余热(90~180℃),这些余热通常被浪费掉。同时,炼化厂及其附近居民区通常存在供暖及蒸汽需求,为满足这些需求需要消费大量能源。如果能利用炼化厂的中高温物料余热来满足供暖及蒸汽需求,不但可以节约大量能源,而且有利于环境保护。
可见,本领域中需要一种利用炼化余热来满足供暖及蒸汽需求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利用炼化余热供暖及制蒸汽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器(101),其取热端与物料管路(102)连通,其用热端与热媒水管路(103)连通;物料管路(102),其用于输送炼化厂物料;热媒水管路(103),其一端通过所述换热器(101),另一端包含第一并联支路(104)和第二并联支路(105),所述第一并联支路(104)和第二并联支路(105)能够单独开通或关闭;换热机组(106),其一端与所述第一并联支路(104)连通,另一端与二次网热水管路(107)连通;二次网热水管路(107),其一端通过所述换热机组(106),另一端通过供暖用户设备(108);第二类吸收式热泵(109),其一端与所述第二并联支路(105)连通,另一端与蒸汽管路(110)连通;以及蒸汽管路(110),其一端通过所述第二类吸收式热泵(109),另一端与需要蒸汽的石化装置(111)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能够实现将原本浪费掉的炼化厂的中高温物料余热资源转化为用于供暖及制蒸汽的有用资源,对于节能环保有重要意义,而且解决了余热在非供暖季无处可用的问题,大大提高了余热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利用炼化余热供暖及制蒸汽的系统的结构及其在非供暖季的工作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利用炼化余热供暖及制蒸汽的系统的结构及其在供暖季的工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许多具体细节以便使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全面地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对于所属技术领域内的技术人员明显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实现可不具有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此外,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所介绍的特定实施例。相反,可以考虑用下面的特征和要素的任意组合来实施本实用新型,而无论它们是否涉及不同的实施例。因此,下面的方面、特征、实施例和优点仅作说明之用而不应被看作是权利要求的要素或限定,除非在权利要求中明确提出。本说明书中涉及的各术语的含义一般为本领域中的通常含义,或者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本说明书之后所正常理解的含义。本说明书中的用语“包括”、“包含”是开放式的,即除了所提及的各要素外,还可能包括其他未提及的要素。本说明书中的用语“连接”、“连通”等既可以指直接连接或连通,也可以指通过其他部件的间接连接或连通;并且可以包括机械连接和流体连通中的任何一个或两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海峡研究院(厦门);北京华清微拓节能技术股份公司,未经清华海峡研究院(厦门);北京华清微拓节能技术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24054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废屑回收装置的紧固件加工钻床
- 下一篇:防火电缆用高精度包履焊接轧纹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