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铜基触媒防垢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238779.5 | 申请日: | 2019-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144516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8 |
发明(设计)人: | 刘俊芹 | 申请(专利权)人: | 路达融创(天津)工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46 | 分类号: | C02F1/4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科吉华烽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48 | 代理人: | 谢肖雄 |
地址: | 300000 天津市滨海新区自***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触媒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铜基触媒防垢装置,包括外壳,外壳下表面固定连接第一连接法兰,第一连接法兰下表面开设第一固定螺纹孔,外壳上表面贴合第二连接法兰,第二连接法兰下表面开设第二固定螺纹孔,外壳上表面开设第一螺纹孔,第二连接法兰下表面开设第二螺纹孔,第一螺纹孔内壁和第二螺纹孔内壁螺接螺栓,外壳内壁上端固定安装第一连接杆,外壳内壁下端固定安装第二连接杆,第一连接杆内端侧壁和第二连接杆内端侧壁固定连接固定杆,实现了将芯片通过转动管、固定杆和扇叶在流体中转动,防止流体中的杂质挂壁附着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垢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铜基触媒防垢装置。
背景技术
铜基触媒防垢器是利用触媒合金的特殊功能,实现对水体的防垢,铜基触媒防垢器不用电,无运动部件,无需日常维护,使用、安装简单,适应范围广,现有的铜基触媒防垢器内部的芯片多为固定式安装结构,虽然可以对流体中的阴、阳离子不易结合形成垢,同时能使已板结的垢块逐渐溶解,但是对流体中的其他细小杂质有没清楚效果,如灰尘、泥沙和其他粘性附着物,长期使用后芯片与流体接触面易产生挂壁杂质,影响芯片的作用,存在芯片为固定式结构,那一防止流体中的杂质挂壁影响防垢效果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铜基触媒防垢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铜基触媒防垢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下表面固定连接第一连接法兰,所述第一连接法兰下表面开设第一固定螺纹孔,所述外壳上表面贴合第二连接法兰,所述第二连接法兰上表面开设第二固定螺纹孔,所述外壳上表面开设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二连接法兰下表面开设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内壁和第二螺纹孔内壁螺接螺栓,所述外壳内壁上端固定安装第一连接杆,所述外壳内壁下端固定安装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内端侧壁和第二连接杆内端侧壁固定连接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外侧壁套接转动管,所述转动管外侧壁固定安装芯片,所述转动管外侧壁上端固定安装扇叶。
优选的,所述外壳内壁上端固定安装增压环。
优选的,所述固定杆侧壁上下两端固定安装限位环。
优选的,所述芯片上表面开设第一导流孔,所述芯片上表面开设第二导流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种铜基触媒防垢装置,具有固定杆、转动管和扇叶结构,当流体通过时会推动扇叶,使转动管在固定杆上转动,并带动芯片一起转动,可防止流体中的杂质附着在芯片表面,加设第一导流孔和第二导流孔,进一步使流体加大对芯片的推动转动效果,加设增压环,可增强扇叶处的流体推动力度,加设限位环对转动管起到限位作用,防止转动管沿固定杆反复摆动造成磨损,实现了将芯片通过转动管、固定杆和扇叶在流体中转动,防止流体中的杂质挂壁附着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外壳及其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转动管及其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连接法兰及其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芯片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壳、101第一螺纹孔、2第一连接法兰、201第一固定螺纹孔、 3第二连接法兰、301第二螺纹孔、302第二固定螺纹孔、4螺栓、5第一连接杆、6第二连接杆、7固定杆、8转动管、9芯片、901第一导流孔、902第二导流孔、10扇叶、11增压环、12限位环。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路达融创(天津)工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路达融创(天津)工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23877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便携式松材线虫病检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迷你型调焦一字型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