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攻丝机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238506.0 | 申请日: | 2019-08-0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7297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4 |
| 发明(设计)人: | 陈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智恒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3P23/02 | 分类号: | B23P23/02;B23Q1/25 |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永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74 | 代理人: | 陈保江 |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攻丝机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攻丝机,包括攻丝机本体和第一电动机,所述攻丝机本体的上端嵌入设置有第一电动机,所述第一电动机的上端转动连接有第一皮带轮,所述第一皮带轮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支撑杆,且第一支撑杆的外部套有支撑架,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四皮带轮,所述第四皮带轮转动连接在攻丝机本体的内部,且第四皮带轮的一侧设置有弧形台,所述弧形台的一端设置有第三电动机,且弧形台的两侧壁均固定连接有传动杆。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第三电动机带动弧形台转动使传动台转动120度,使传动台带动工作台转动,使丝锥向下移动,进行攻丝,能够实现自动打孔和攻丝,提高了攻丝机的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攻丝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攻丝机。
背景技术
攻丝机分为3类款式的,数控电动攻丝机、气动攻丝机、台式攻丝机,攻丝机就是用丝锥加工内螺纹的一种机床,它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内螺纹加工机床。按国家机械行业标准,攻丝机系列构成分为:台式攻丝机--半自动台式攻丝机、立式攻丝机、卧式攻丝机。因某种原因一种重要的应用最为广泛的分类未列入其中,即折臂攻丝机(液压攻丝机、电动攻丝机、气动攻丝机)。
现有的攻丝机难以对工件进行同步打孔和攻丝。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新型攻丝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攻丝机,包括攻丝机本体和第一电动机,所述攻丝机本体的上端嵌入设置有第一电动机,所述第一电动机的上端转动连接有第一皮带轮,所述第一皮带轮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支撑杆,且第一支撑杆的外部套有支撑架,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四皮带轮,所述第四皮带轮转动连接在攻丝机本体的内部,且第四皮带轮的一侧设置有弧形台,所述弧形台的一端设置有第三电动机,且弧形台的两侧壁均固定连接有传动杆,所述第三电动机固定安装在攻丝机本体的内部,所述弧形台的一侧啮合有传动台,所述传动台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卡盘,所述传动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凸起,所述支撑架的内部开设有固定腔,所述固定腔的内壁顶端转动连接有第二皮带轮,所述第二皮带轮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钻孔刀,且第二皮带轮的一侧设置有第三皮带轮,所述第三皮带轮的上端设置有第二电动机,且第三皮带轮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丝锥。
优选的,所述支撑架的上表面两侧均开设有螺纹孔,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表面均开设有外螺纹,且第一支撑杆支撑架通过螺纹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皮带轮和第四皮带轮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第一皮带。
优选的,所述第二皮带轮和第三皮带轮之间设置有第二皮带。
优选的,所述卡盘共设置有3个,且相邻两个卡盘之间的夹角为120度。
优选的,所述第一电动机、第二电动机和第三电动机的输入端均与攻丝机本体的电源输出端电性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使用者依次将将工件固定安装在工作台上端的卡盘上,此时第一电动机带动第一皮带轮转动,使第一皮带轮带动第四皮带轮转动,从而使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转动,使支撑架向下移动,此时第二电动机开始工作,使第二电动机带动第三皮带轮转动,从而使钻孔刀和丝锥转动,对工件进行打孔后,第一电动机反转,使支撑架向上移动,方便使用者对工件进行打孔。
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第三电动机带动弧形台转动,在弧形台转动的作用下,使弧形台与传动台啮合,带动传动台转动,当传动杆带动固定凸起插入传动台表面开设的滑槽内,使传动台停止转动,从而使传动台转动120度,使传动台带动工作台转动,从而使打孔好的工件转动至丝锥的正下方,使丝锥向下移动,进行攻丝,从而能够实现自动打孔和攻丝,提高了攻丝机的工作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智恒机电设备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智恒机电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23850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锁头驳接线处的电缆线结构
- 下一篇:一种半有源WDM波分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