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风湿免疫科用药熏蒸治疗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236992.2 | 申请日: | 2019-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8820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7 |
发明(设计)人: | 李美玲;李龙;鹿全意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H33/06 | 分类号: | A61H33/06;A61H7/00 |
代理公司: | 西安汇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44 | 代理人: | 张延长 |
地址: | 558000 贵州省黔南布***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风湿 免疫 用药 熏蒸 治疗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风湿免疫科用药熏蒸治疗装置,涉及风湿免疫科技术领域,该风湿免疫科用药熏蒸治疗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内部开设有横向滑槽,且底座的顶部一侧设置有立柱,所述立柱的底端固定有与横向滑槽滑动连接的第一滑块,所述立柱的一侧焊接有座板,所述底座顶部相对于立柱的一侧安装有竖板,且底座的顶部靠近立柱的一侧位置固定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端部与立柱的侧壁相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电动推杆、气缸以及伸缩杆的设置,实现座板和壳体分别进行水平和竖直调节,从而使装置实现自动调节,避免人力调节,大大地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有助于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风湿免疫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风湿免疫科用药熏蒸治疗装置。
背景技术
风湿免疫科是医院内科学领域中的新兴的一种学科,主要研究和治疗风湿免疫类疾病,治疗疾病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强直性脊柱炎、原发性干燥综合症、骨关节炎、痛风等,药熏蒸治疗装置是风湿病治疗手段之一,能够有效的治疗风湿性疾病,促进风湿性疾病恢复。
在专利号为201821115509.0的中国专利中,提到了一种风湿免疫科用药熏蒸治疗装置,能够实现局部恢复效率快,提高治疗期间的姿势舒适度,治疗装置的高度可根据需要调节,但是该装置采用人力调节,增加了医护人员的治疗强度,且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另外该装置通过按摩突起对患者熏蒸部位按压时,不能与患者肢体相贴合,导致按压效果差,治疗效果有待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湿免疫科用药熏蒸治疗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通过人力调节,增加了医护人员的治疗强度,且效率低,另外该装置按摩结构不能与患者肢体相贴合,导致按压效果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风湿免疫科用药熏蒸治疗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内部开设有横向滑槽,且底座的顶部一侧设置有立柱,所述立柱的底端固定有与横向滑槽滑动连接的第一滑块,所述立柱的一侧焊接有座板,所述底座顶部相对于立柱的一侧安装有竖板,且底座的顶部靠近立柱的一侧位置固定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端部与立柱的侧壁相连接,所述竖板的顶端安装有气缸,且竖板竖直部的内部开设有纵向滑槽,所述竖板水平部的底端设置有与气缸相配合的伸缩杆,且伸缩杆的底端固定有壳体,所述壳体相邻于竖板的一侧对称焊接有与纵向滑槽滑动连接的第二滑块,且壳体的内部下方安装有隔板,所述壳体的内部顶端固定有电动伸缩杆,且电动伸缩杆的底端连接有压板,所述壳体内部的中间位置处固定有放置板,且壳体的内部底部安装有电加热块,所述隔板的上方设置有与壳体内壁滑动连接的药盒,且药盒的内部放置有中药包,所述壳体的前表面安装有控制器,且壳体相邻于座板的一侧开设有松紧口,所述电动推杆、电动伸缩杆和电加热块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放置板的顶端对称开设有两个放置槽,所述压板的底端对称开设有与两个放置槽相对应的凹槽,且两个凹槽的底端均通过弹簧对称连接有两个贴板,四个所述贴板的底端均嵌设有等距离分布的按摩头。
优选的,所述放置槽的内壁粘接有软垫,所述贴板的底端粘接有橡胶垫。
优选的,所述立柱的两侧对称安装有加强杆,所述底座上表面的两侧对称开设有腔槽,所述加强杆的底部焊接有与腔槽滑动连接的移动块。
优选的,所述座板的顶部以及立柱相邻于壳体的一侧均粘接有靠垫。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电动推杆、气缸以及伸缩杆的设置,实现座板和壳体分别进行水平和竖直调节,从而使装置实现自动调节,避免人力调节,大大地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有助于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2)本实用新型通过弧形的放置槽和贴板的设置,实现在按压时,患者肢体能够舒适的放置在弧形的放置槽中,同时弧形的贴板与肢体外壁贴合,此时贴板内壁的按摩头能够对熏蒸部位四周同时按压,有效地提高了按压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未经贵州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23699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