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动静脉穿刺留置针有效
申请号: | 201921236088.1 | 申请日: | 2019-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9664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发明(设计)人: | 纪洪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5/158 | 分类号: | A61M5/158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尚仪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17 | 代理人: | 邓琳 |
地址: | 301800***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静脉 穿刺 留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动静脉穿刺留置针,包括针芯、针套和拔芯器,所述针芯包括第一管体和固定于其首端的第一针体;所述针套包括第二管体和固定于其首端的第二针体,第二管体侧壁设有把持部;所述拔芯器包括卡扣、底盘以及位于二者之间的连接杆,底盘上表面形成两个挂钩;所述第一管体侧壁设有拐把型扳机和固定片,固定片通过弹力绳与所述挂钩连接;所述第二管体的侧壁还设有向上凸起的限位柱,第二管体的管壁周向凹陷形成凹槽,所述卡扣卡在凹槽中;所述针芯从针套的尾端插入,拐把型扳机勾住限位柱,防止针芯与针套分离。本实用新型有效避免因医务人员双手操作不协调或患者肢体固定不良导致的针套尖端脱出血管的问题,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耗材领域,具体是一种新型动静脉穿刺留置针。
背景技术
静脉穿刺置管术是医疗工作中一种常见的治疗,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是所有患者进行医疗行为的安全保证,静脉留置针临床消耗很大,但临床应用中存在一点缺陷。现有静脉穿刺针操作,一般是右手持针,左手把持患者穿刺部位肢体,见针芯回血表示穿中了血管,这是需要双手操作,右手保持穿刺针,左手拔出针芯同时右手向前送入针套,左手就不能很好固定肢体和穿刺局部组织,同时双手用力稍不协调,使针套尖端极易脱出血管,造成静脉穿刺置管失败,甚至多次穿刺,给患者造成精神和经济损失。
因此需要对现有的留置针以及操作流程进行优化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所提出的一种新型动静脉穿刺留置针。
本实用新型是按照以下技术内容实现的。
一种新型动静脉穿刺留置针,包括针芯、针套和拔芯器,所述针芯包括第一管体和固定于其首端的第一针体;所述针套包括第二管体和固定于其首端的第二针体,第二管体侧壁设有把持部;所述拔芯器包括卡扣、底盘以及位于二者之间的连接杆,所述底盘上表面形成两个挂钩;所述第一管体侧壁设有拐把型扳机和固定片,固定片通过弹力绳与所述挂钩连接;所述第二管体的侧壁还设有向上凸起的限位柱,第二管体的管壁周向凹陷形成凹槽,所述卡扣卡在凹槽中;所述针芯从针套的尾端插入,拐把型扳机勾住限位柱,防止针芯与针套分离。
进一步的,所述拐把型扳机包括三段,其中,末段一端固定于第一管体侧壁,另一端连接中段;中段平行于第一针体;首段垂直于中段;首段的长度不小于限位柱的宽度;末段的长度小于限位柱的高度。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片位于第一管体的下部,且不少于两片,固定片在第一管体的管壁上对称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凹槽位于第二针体与限位柱之间且靠近第二管体的首端边缘。
进一步的,所述卡扣的形状为三分之二圆环,卡扣的圆环内径=第二管体的外径-2×凹槽的深度。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可以解放医务人员的左手,在穿刺操作过程中,左手只是固定穿刺肢体和穿刺部位,整个过程中无需移动左手,从而保持了对患者肢体的良好固定。穿刺针操作只需右手的单手操作,见针芯回血良好后,右手不用改变位置,用右手食指触发拐把型扳机,并借助橡弹力绳的弹力势能,即可实现针芯与针套的分离,从而自动拔出针芯。然后右手继续送入针套,针套到位后,去除其它辅助装置,连接静脉输液管路。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避免因医务人员双手操作不协调或患者肢体固定不良导致的针套尖端脱出血管的问题,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针芯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针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针套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拔芯器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未经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23608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