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术后防渗血耳部保护套有效
申请号: | 201921234829.2 | 申请日: | 2019-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9524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发明(设计)人: | 兰柳艳;吴海燕;黄静;莫建珠;陈铎皓;朱聪桃;黄英;唐慧;林春园;罗芬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柳艳 |
主分类号: | A61F11/14 | 分类号: | A61F1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吴东勤 |
地址: | 545006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术后 防渗 耳部 护套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术后防渗血耳部保护套,包括基座、连接弹簧和松紧带,所述基座的表面安装有外壳,且基座的边侧连接有松紧带,并且外壳之间通过连接杆相互连接,所述外壳的中部贯穿有活动杆,且活动杆的右端连接有握把,并且活动杆的左端连接有压块,所述外壳的内壁上安装有外筒,且外筒通过连接弹簧与内杆相互连接,所述内杆的左侧安装有连接块,且连接块的左侧设置有吸收层。该术后防渗血耳部保护套,可以满足不同患者的使用需求,方便对患者的耳部保护套进行深浅的调整,并且能够将耳部渗出的血液及时吸收,避免血液到处流动而弄脏身体及衣物,同时能够快速更换吸收层,保持耳部舒适清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耳部保护套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术后防渗血耳部保护套。
背景技术
耳部在手术之后需要将耳部用保护套护住,防止耳部在恢复过程中发生感染,耳部在手术后仍会出现渗血的情况,若不及时将渗出的血擦拭掉,会影响耳部的恢复。
然而现有的耳部保护套在使用时存在以下问题:
1.只能将耳部与外界进行隔离,不能依据不同患者的需求对保护套进行调节;
2.在耳部渗血时,不能够将渗出的血液及时擦拭,并且不方便对擦拭的吸收层进行替换,从而影响耳部的恢复。
针对上述问题,急需在原有的耳部保护套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术后防渗血耳部保护套,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现有的耳部保护套只能将耳部与外界进行隔离,不能依据不同患者的需求对保护套进行调节,在耳部渗血时,不能够将渗出的血液及时擦拭,并且不方便对擦拭的吸收层进行替换,从而影响耳部的恢复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术后防渗血耳部保护套,包括基座、连接弹簧和松紧带,所述基座的表面安装有外壳,且基座的边侧连接有松紧带,并且外壳之间通过连接杆相互连接,而且外壳的表面开设有孔洞,所述外壳的中部贯穿有活动杆,且活动杆的右端连接有握把,并且活动杆的左端连接有压块,所述外壳的内壁上安装有外筒,且外筒通过连接弹簧与内杆相互连接,并且内杆的中部通过轴承贯穿有转杆,而且转杆的边侧安装有卡块,所述内杆的左侧安装有连接块,且连接块的左侧设置有吸收层。
优选的,所述外壳的侧截面设置为弧形结构,且外壳的表面均等分布有孔洞,并且外壳与连接杆之间为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活动杆的表面设置为螺纹状结构,且活动杆与外壳之间为螺纹连接,并且活动杆的外壁与连接块的外壁之间相互贴合,而且活动杆与外筒之间留有间距。
优选的,所述内杆通过连接弹簧的外筒构成伸缩结构,且内杆与连接块之间为卡合连接。
优选的,所述转杆与内杆之间为转动连接,且转杆与卡块之间为固定连接,并且卡块与连接块之间为卡合连接。
优选的,所述连接块与内杆构成拆卸安装结构,且连接块与吸收层之间为固定连接,并且吸收层设置为水胶体敷料材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术后防渗血耳部保护套,可以满足不同患者的使用需求,方便对患者的耳部保护套进行深浅的调整,并且能够将耳部渗出的血液及时吸收,避免血液到处流动而弄脏身体及衣物,同时能够快速更换吸收层,保持耳部舒适清洁;
1.活动杆的表面设置为螺纹状结构,且松紧带与外壳之间为螺纹连接,活动杆与压块之间为固定连接,压块的外壁与连接块的外壁之间相互贴合,外筒通过连接弹簧与内杆构成伸缩结构,内杆与连接块之间为卡合连接,所以转动活动杆可以调整吸收层与耳部的距离,使用不同患者的使用需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柳艳,未经兰柳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23482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