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UV喷漆废气吸附浓缩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233739.1 | 申请日: | 2019-08-0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7347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 发明(设计)人: | 吴子豹;王斐;李旭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斐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D53/02 | 分类号: | B01D53/02;F23G7/07;B01D46/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商专永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00 | 代理人: | 朱建 |
| 地址: | 226000 江苏省南通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uv 喷漆 废气 吸附 浓缩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UV喷漆废气吸附浓缩装置,包括箱体、催化燃烧机构以及若干吸附筒若干所述吸附筒设于箱体内,所述催化燃烧机构与箱体管道连接,若干所述吸附筒配置为对废气进行吸附;当所述吸附筒饱和时,所述催化燃烧机构对若干吸附筒进行升温脱附,当脱附完全时进行高温分解碳化。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UV喷漆废气净化装置,通过采用沸石筒,将粘性UV树脂和VOCs(UV喷漆废气的主要成分)吸附在吸附筒上,并通过催化燃烧装置对吸附筒定期升温,达到再生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气处理设备,特别涉及UV喷漆废气吸附浓缩装置。
背景技术
UV喷漆尾气的主要污染物是VOCs和粘性的UV树脂,现有技术中采用喷淋塔通过水洗,经初中高效过滤,再经活性碳或沸石转轮吸附,最后配合催化燃烧定期脱附活性碳或沸石进行再生。通常该工艺存在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粘性的UV树脂不溶于水,无法100%通过水洗消除,并且喷漆塔出来后的空气是高湿气体,通过初中高效过滤仍无法100%消除粘性UV树脂,因此这种高湿含有UV树脂气体进入吸附层(活性碳及沸石转轮)会导致吸附性能下降,长时间就会引起吸附层堵死,造成整个废气处理设备无法工作,需要频繁更换吸附材料,产生固废多,使用成本高。
CN 107261752提供一种UV涂料废气处理系统,其采用紫外灯照射对“粘性UV颗粒”进行固化处理,并通过过滤袋过滤去除固化后的“UV颗粒物”,由此避免“粘性UV颗粒”堵塞吸附层的吸附孔。该专利还进一步公开,采用“活性碳”吸附剩下的“VOC气体”;并配置“活性碳催发燃烧装置”对“活性碳”进行低温再生。
虽然上述内容解决了“吸附层堵塞”的技术问题,但该工艺仍存不足:因“UV树脂”的高粘度,紫外灯很容易被“UV树脂”附着,导致紫外灯表层积灰,导致紫外灯失去工作能力。[通常紫外灯的紫外波段穿透距离较短,需要与待固化的“UV树脂”小于一定距离(20cm左右)才能快速将其固化,因此在这种高污染的废气中,紫外灯很容易失去工作能力。]
由此,无论是否将UV喷漆尾气固化处理,亦无法更好地对UV喷漆尾气进行净化处理。
实用新型内容
UV喷漆废气吸附浓缩装置,包括箱体、催化燃烧机构以及若干吸附筒,若干吸附筒设于箱体内,催化燃烧机构与箱体管道连接,废气输入箱体中,若干吸附筒配置为对废气进行吸附;
当吸附筒饱和时,催化燃烧机构对若干吸附筒进行升温脱附,当脱附完全时进行高温分解碳化。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UV喷漆废气净化装置,通过采用沸石筒,将粘性UV树脂和VOCs(UV喷漆废气的主要成分)吸附在吸附筒上,并通过催化燃烧装置对吸附筒定期升温,脱附被吸附在沸石孔道内VOCs,当脱附完全,内循环高温升至500度对吸附筒内的粘性UV树脂进行碳化,达到再生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对吸附筒升温的方式,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让吸附在吸附筒表面的UV树脂快速碳化形成二氧化碳,恢复沸石的吸附性能并消除UV树脂堵孔问题。本实用新型具有耐高温设计,通过高温加热的方式对废气进行脱附并对UV树脂进行碳化,使吸附材料能够长期使用;本实用新型在保证净化效率的同时,降低固废产率,节省成本。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催化燃烧机构包括加热腔、微波催化剂、波导管和磁控管,加热腔一端与箱体一端连接,加热腔另一端与箱体另一端连接,微波催化剂设置于加热腔内,磁控管通过波导管与加热腔连通。
由此,催化燃烧装置高温分解过程中,微波经过波导管进入加热腔,从而使微波均匀地进入加热腔内,对微波催化剂进行体加热,实现对微波催化剂进行均匀且快速的加热功能,从而提高催化效率和质量,并且微波加热方式非常环保,加热结构简单,解决了电热丝或明火加热结构复杂且加热不均匀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催化燃烧机构还包括第一引风机,第一引风机设在加热腔与箱体之间。
由此,第一引风机配置为对脱附废气进行引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斐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通斐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23373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伸缩定位装置
- 下一篇:一种带有锁死机构的车载智能后视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