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硅基扇出型封装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1224999.2 | 申请日: | 2019-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9634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0 |
发明(设计)人: | 王成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八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L23/31 | 分类号: | H01L23/31;H01L23/367;H01L23/488 |
代理公司: | 无锡派尔特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40 | 代理人: | 杨立秋 |
地址: | 214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硅基扇出型 封装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硅基扇出型封装结构,属于集成电路封装领域。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硅基扇出型封装结构包括硅基,所述硅基上刻蚀的凹槽中埋有芯片;所述硅基和所述芯片上依次形成有干膜材料和阻焊层;所述阻焊层上形成有凸点,并通过再布线层与所述芯片的焊盘连通。本实用新型的硅基扇出型封装结构中,埋入芯片厚度与封装厚度几乎一致,使得封装体厚度大大减小,散热性能大大提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集成电路封装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硅基扇出型封装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芯片变得越来越小,I/O数越来越多,芯片级封装(Fan in)已经不能满足高密度I/O布线和凸点排列的要求。近年来,随着重构晶圆技术的发展,扇出型(Fan out)晶圆级封装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也成为对晶圆级芯片尺寸封装技术的重要补充。
扇出型封装一般是通过再构晶圆的方式将芯片I/O端口引出,在重构的包封体上形成焊球或凸点终端阵列,在一定范围内可代替传统的引线键合焊球阵列(WBBGA)封装、倒装芯片焊球阵列(FCBGA)封装封装结构或高成本的2.5D转接板异质封装。
扇出型封装按照重构晶圆的方式分类主要有两种:
一是塑封,塑封方式重构晶圆最先实现量产,专利US20080308917与专利US2015003000都是使用聚合物等塑封材料重构晶圆,然后进行晶圆级封装工艺,这种方法的主要问题是:流片过程中翘曲大、散热性能差;由于使用大量聚合物有机材料,其可靠性水平一直停留在消费等级。
二是埋入硅基重构晶圆,在近两年也受到重视,专利CN204885147U和CN206558495U介绍了硅基扇出型封装的结构和制作方法,但是随着硅基扇出研究的深入,也有越来越多的问题暴露出来,如硅基的刚性翘曲、凹槽底部刻蚀均一性、刻蚀凸点、底部刻蚀圆角等,这些问题一直制约着其量产进度。如图1所示,硅基刻蚀底部拐角处会出现圆角,并且这个圆角随着刻蚀深度和凹槽刻蚀面积的增加而增大,非常容易造成芯片埋入时边角破裂,这严重制约着尺寸较大芯片和厚度较厚芯片的埋入扇出封装。在专利CN206558495U中提出一种克服凹槽刻蚀均一性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成本高,并且引入较大体积的聚合物,增加了晶圆翘曲,不利于流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硅基扇出型封装结构,以实现超薄、高性能和高可靠性的扇出型晶圆级封装。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硅基扇出型封装结构,包括硅基,
所述硅基上刻蚀的凹槽中埋有芯片;
所述硅基和所述芯片上依次形成有干膜材料和阻焊层;
所述阻焊层上形成有凸点,并通过再布线层与所述芯片的焊盘连通。
可选的,所述硅基底部沉积有截止层。
可选的,所述阻焊层完全包裹除截止层外的五个面,包裹厚度不小于 0.5μm。
可选的,所述截止层的材质为无机材料的一种或几种,或金属材料的一种或几种,其厚度不小于0.1μm,
所述无机材料包括SiO2、SiC和SiN;
所述金属材料包括Al、Cu、Ni、Sn和Au。
可选的,所述再布线层为一层或多层。
可选的,所述再布线层位于所述阻焊层中。
可选的,所述干膜材料为包括树脂类和聚酰亚胺类在内的聚合物材质。
可选的,所述芯片通过粘合胶埋入在所述凹槽中。
可选的,所述凹槽的深度不小于10μm。
可选的,每个凹槽中埋有一个或多个芯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八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八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22499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埋入TSV转接芯片硅基扇出型三维集成封装结构
- 下一篇:一种新型陶瓷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