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效的茶树养分生物有效性评价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220739.8 | 申请日: | 2019-07-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8202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4 |
| 发明(设计)人: | 张群峰;刘美雅;倪康;石元值;马立峰;伊晓云;阮建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A01G9/02 | 分类号: | A01G9/02;A01G2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川律师事务所 11643 | 代理人: | 张超 |
| 地址: | 310000***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茶树 养分 生物 有效性 评价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效的茶树养分生物有效性评价装置,包括所述壳体的内部等距固定有多个隔板,所述隔板将壳体的内部均匀分隔成多个种植区,且每个种植区内等距分布有多个种植容器,所述种植容器为锥形结构,且其底部的直径小于顶部的直径,所述种植容器的底部设有集水容器,所述种植容器放置在集水容器的顶部,且种植容器的底部设有与集水容器相通的漏水孔,所述集水容器的外侧连接有水循环机构,此高效的茶树养分生物有效性评价装置,种植容器内部未被土壤吸收的水体可通过漏水孔进入集水容器内,再通过水循环机构将水体输入种植容器内,从而防止了养分元素的浪费,使试验得到的数据更加准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树育苗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效的茶树养分生物有效性评价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茶树在育苗时,需要对其氮、磷、钾、钙、镁、硫等养分的利用率进行试验,以确定茶树最适合的生长环境,现在的种植容器其底部大多设有通气孔,以便于外界空气进入土壤内,有利于茶树根部的生长,但是由于土壤中的养分元素会溶解在水体内,并跟随水体从通气孔流失,从而使土壤中养分元素的含量减少,给试验的结果带来很大的误差。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高效的茶树养分生物有效性评价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的茶树养分生物有效性评价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效的茶树养分生物有效性评价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等距固定有多个隔板,所述隔板将壳体的内部均匀分隔成多个种植区,且每个种植区内等距分布有多个种植容器,所述种植容器为锥形结构,且其底部的直径小于顶部的直径,所述种植容器的底部设有集水容器,所述种植容器放置在集水容器的顶部,且种植容器的底部设有与集水容器相通的漏水孔,所述集水容器的外侧连接有水循环机构。
优选的,所述水循环机构包括输水装置和驱动装置,所述输水装置设有多个,且每个输水装置对应一个集水容器,所述输水装置包括安装板、负压组件、吸水管和返流管,所述安装板分别固定在隔板和壳体内侧的底部上,所述集水容器与负压组件均固定在安装板上,所述负压组件的输入端通过吸水管与集水容器的底部连通,且负压组件的输出端通过返流管与种植容器的顶部连通,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与负压组件传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负压组件包括支撑架、负压腔、安装块、第一支撑轴、连接件、第二支撑轴和驱动齿轮,所述负压腔的底部固定在支撑架上,所述支撑架的底部与安装板固定,所述负压腔的一侧通过吸水管与集水容器的底部连通,且负压腔的顶部通过返流管与种植容器的顶部连通,所述安装块位于负压腔内侧的中部,且安装壳的外侧灯脚固定有多个扇叶,所述第一支撑轴的一端与安装块远离吸水管的一侧固定,另一端穿过负压腔通过连接件与第二支撑轴连接,且第一支撑轴与负压腔转动连接,所述驱动齿轮与第二支撑轴远离第一支撑轴的一端固定,且驱动齿轮与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传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轴、第二连接轴和缓冲弹簧,所述第一连接轴和第二连接轴的截面均为正多边形结构,所述第一支撑轴远离安装块的一端与第二连接轴的一端均设有与第一连接轴相配合的第一盲孔,所述第一连接轴的两端分别插接在第一支撑轴和第二连接轴上的第一盲孔内,且第一连接轴的一端通过缓冲弹簧与第二连接轴上的第一盲孔的底部固定,所述第二支撑轴远离驱动齿轮的一端设有与第二连接轴相配合的第二盲孔,所述第二连接轴远离第一连接轴的一端插接在第二盲孔内。
优选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安装架、支撑板和齿轮链,所述第二支撑轴贯穿安装架,且通过轴承与安装架转动连接,所述安装架与壳体的内壁固定,所述齿轮链分别与多个驱动齿轮啮合连接,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位于支撑架一端的驱动齿轮固定,且驱动电机固定在支撑板上,所述支撑板与壳体的外壁固定。
优选的,所述齿轮链上啮合有多个限位齿轮,所述限位齿轮通过转轴与安装架转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22073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副车架及车辆
- 下一篇:一种具有小转弯半径的转向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