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粘结强度试样压力固定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218224.4 | 申请日: | 2019-07-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9402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0 |
| 发明(设计)人: | 梁耀明;陈焯伟;卢敏宜;谢振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站 |
| 主分类号: | G01N19/04 | 分类号: | G01N19/0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2800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粘结 强度 试样 压力 固定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粘结强度试样压力固定器,包括固定座、限位板和顶板,所述限位板与固定座宽度方向上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顶板与限位板远离固定座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座上设置有若干第一试样,所述第一试样与固定座的上表面相抵接,所述第一试样上设置有结构胶,所述结构胶上粘结有第二试样,所述顶板开设有若干第一螺孔,若干所述第一螺孔在顶板的长度方向上沿直线均匀分布,所述第一螺孔穿设有用于抵紧第二试样的第一螺钉,所述第一螺钉与第一螺孔螺纹配合。本实用新型具有减少工作人员疲劳程度并且能为钢板粘结过程提供稳定的压力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粘结强度测试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粘结强度试样压力固定器。
背景技术
在混凝土结构的加固领域内,粘贴钢板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加固方法,同时利用这种方法加固混凝土结构,施工简便,时间短,效果好,节约成本,因此,越来越受到加固设计及施工人员的青睐。然而,粘贴钢板施工的质量控制对加固效果有最为直接的影响,尤其是钢板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强度最为直接。
现有的钢板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过程通常由工作人员使用人手按压钢板,对钢板产生一定的压力,通过结构胶层使钢板与混凝土粘结。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由于需要较长的时间来按压钢板使钢板能与结构胶层粘结,较长时间的按压会使工作人员感到疲劳,影响钢板与混凝土的粘结质量;并且使用人手按压钢板时,压力较为不稳定,可能会影响钢板与混凝土的粘结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粘结强度试样压力固定器,其具有减少工作人员疲劳程度并且能为钢板粘结过程提供稳定的压力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粘结强度试样压力固定器,包括固定座、限位板和顶板,所述限位板与固定座宽度方向上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顶板与限位板远离固定座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座上设置有若干第一试样,所述第一试样与固定座的上表面相抵接,所述第一试样上设置有结构胶,所述结构胶上粘结有第二试样,所述顶板开设有若干第一螺孔,若干所述第一螺孔在顶板的长度方向上沿直线均匀分布,所述第一螺孔穿设有用于抵紧第二试样的第一螺钉,所述第一螺钉与第一螺孔螺纹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时把第一试样放置于固定座上,随后工作人员旋动第一螺钉,使第一螺钉向下运动使第二试样逐渐抵紧第一试样,当工作人员旋动第一螺钉至一定程度后,停止旋动第一螺钉,此时第一螺钉对第二试样产生稳定的压力,此时工作人员可以去执行其它操作,避免工作人员长时间压紧第二试样造成工作人员的不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螺孔在顶板的长度方向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三螺孔,两个所述第三螺孔的圆心的连线平行于顶板的长度方向并且经过第一螺孔的圆心,所述第三螺孔能与第一螺钉螺纹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对不同的形状的第二试样压紧时,可以在第三螺孔内旋入第一螺钉,给第二试样更加全面的压紧力,避免只使用一个第一螺钉对第二试样进行压紧导致应力集中,造成第二试样的寿命的缩短。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螺钉的尾部设置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套设有抵接件,所述抵接件的最大内径大于第一螺钉的螺纹段的内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抵接件与第二试样抵接,避免了第一螺钉直接与第二试样进行抵接,抵接件的内径较大减少了与第二试样接触时的压强,避免压强过大造成第二试样上表面的磨损严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抵接件设置为轴承,所述轴承的外圈与第二试样的上表面抵接,所述轴承的内圈与第一螺钉的连接柱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轴承减小了抵接件与第二试样之间的摩擦力,避免第一螺钉向下旋动时摩擦力过大,导致第二试样发生旋转影响第二试样与第一试样的粘结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站,未经佛山市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21822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