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钝型针灸针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216820.9 | 申请日: | 2019-07-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87301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30 | 
| 发明(设计)人: | 詹红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詹红丽 | 
| 主分类号: | A61H39/08 | 分类号: | A61H39/08 | 
| 代理公司: | 成都顶峰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4 | 代理人: | 王霞 | 
| 地址: | 553000 贵州省六***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针灸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钝型针灸针,包括针柄、针身和针尖,所述针身的一端与针柄固定连接,所述针身的另一端为针尖,所述针尖的端面为球面或者为与针身轴线垂直的平面。本实用新型通过将针尖的端面设置为球面或者为与针身轴线垂直的平面,使本针灸针成为钝针,使其临床疗效与小针刀无异,但由于针身较细,在松解肌肉粘连的时候对机体组织的损伤很小,取针后患者无明显疼痛不适,而且针身较细,富有弹性,在深入肌层的情况下可以沿着肌肉滑行,可以有着多个方向的分离,能够达到组织粘黏最严重的地方,能够在尽可能不损伤正常组织的情况下达到深层的松解,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钝型针灸针。
背景技术
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针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刺入点称为人体腧穴,简称穴位。
小针刀是外形似针灸的针,但其尖端有一狭窄的刀刃,可发挥针刺及刀切割的双重功能,是在现代西医外科手术疗法与中医传统针刺疗法的基础上,形成的新型中医医疗器械,目前小针刀广泛用于临床,对经筋病的治疗有这明显的疗效,但是小针刀的切面比较锋利,对周围组织损伤大,容易造成局部血肿,感染等风险,若施术者对小针刀力度和深度及病灶部位把控不准反而导致二次损伤,导致病情的加重。
因此,小针刀在具体的经络病治疗中还存在较大的局限。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钝型针灸针。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包括针柄、针身和针尖,所述针身的一端与针柄固定连接,所述针身的另一端为针尖,所述针尖的端面为球面或者为与针身轴线垂直的平面。
进一步地,所述针柄上设置有螺纹。由于针身较细,在进行针灸时不便于拿握,因此将针身固定在针柄上,针柄只是相对于针身较粗,其本身的直径也比较细,因此如果针柄较为光滑,而在手有汗时,容易打滑,在进行针灸时也不方便发力,因此在针柄上设置有螺纹,螺纹可以增加针柄与手指之间的摩擦力,方便医师在针灸时使用各种手法,增加该针灸针的可操作性。
进一步地,所述针身上设置有多条刻度线。针灸针是针法中十分重要的医疗工具,针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而针灸针插入患者体内的深度也是十分重要的,一般有经验的医师可以根据经验控制,但经验也无法进行精确的控制,而对于一些刚刚投身针灸行业的医师而言,由于本身经验匮乏,在进行操作时,更难掌握好插入的深度,因此在针身上设置多条刻度线,刻度线可以对针身插入体内的深度进行指导,方便医师对当前的插入深度有比较清晰的了解,每相邻两条刻度线之间的距离相等,以起到更好的刻度指示作用,相邻两条刻度线之间的距离可以根据不同大小的针进行确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进一步地,所述针柄远离针身的一端设置有圆弧头。由于本针灸针为钝针,在采用本针灸针进行针灸疗法时,为了更好地将针灸针插入体内,可能需要将一个手指顶住顶住针灸针的尾部,然后发力,慢慢将针灸针推入人体内,为了更好地适应手指,便于手指发力,在针柄远离针身的一端设置有圆弧头,圆弧头较为光滑无棱角,手指可在圆弧头上的各个位置进行发力,与手指的形状更加贴合。
进一步地,所述针身的直径为0.3mm-0.5mm。为了发挥针灸针创面小,对组织损伤小的优点,需要对针灸针的大小进行控制,本针灸针选用规格为0.3mm-0.5mm的针身,既能实现对组织进行钝性分离的目的,也使针身具有一定的弹性,同时具有创面小,损伤小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詹红丽,未经詹红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21682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