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抗风减震型光伏发电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1215791.4 | 申请日: | 2019-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9760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0 |
发明(设计)人: | 周卫东;赵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日利达光电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S20/30 | 分类号: | H02S20/30;F16F15/04;F16F1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9 | 代理人: | 杨胜 |
地址: | 225000 江苏省扬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减震 型光伏 发电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抗风减震型光伏发电系统,包括矩形的框架和设置于框架内侧的多个太阳能电池板,所述框架的内部两侧均焊接有滑轨,所述滑轨的顶部滑动连接有第一齿条,所述第一齿条的顶部啮合连接有多个第一齿轮。本实用新型中,框架的内侧设置了太阳能电池板,框架两侧的内部均设置了滑轨,滑轨的顶部设置了第一齿条,第一齿条的顶部设置了多个第一齿轮,第一齿条的一侧设置了电动推杆,采用次设计的好处在于:电动推杆的伸缩带动第一齿条移动,进而带动第一齿轮旋转,使太阳能电池板旋转,通过将太阳能电池板设计成分体式,旋转后的太阳能电池板减小了与风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了抗风的能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岩土工程勘察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抗风减震型光伏发电系统。
背景技术
光伏发电是利用半导体界面的光生伏特效应而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一种技术,主要由太阳电池板、控制器和逆变器三大部分组成,主要部件由电子元器件构成,太阳能电池经过串联后进行封装保护可形成大面积的太阳电池组件,再配合上功率控制器等部件就形成了光伏发电装置。
光伏发电系统的光能接收主要依靠太阳能电池板,但是现有的光伏发电系统仍然存在不足之处,首先,现有的太阳能电池板大多为一体式设计,这样在风力较强的天气,电池板的支撑杆会受到较大的推力,存在电池板被强风吹散以及支撑杆损坏的问题;其次,在地震时,由于电池板的支撑杆没有设计缓震的机构,使得支撑杆无法承受地震的冲击力而断裂,进而导致电池板的损坏,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现有光伏发电系统不具备抗风以及减震功能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抗风减震型光伏发电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抗风减震型光伏发电系统,包括矩形的框架和设置于框架内侧的多个太阳能电池板,所述框架的内部底表壁焊接有滑轨,所述滑轨的顶部滑动连接有第一齿条,所述第一齿条的顶部啮合连接有多个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条与框架之间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多个第一齿轮均与框架转动连接,并且多个第一齿轮分别与多个太阳能电池板的顶端固定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框架的底部设有多个缓震部;
所述缓震部包括固定管,所述固定管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伸缩端固定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齿条,所述第二齿条的顶部啮合连接有第二齿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固定管与滑杆滑动连接,所述第二齿轮与框架转动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二齿条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两个所述固定板靠近第二齿轮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海绵垫。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框架的内部水平两侧均设有滑轨、第一齿条、第一齿轮和电动推杆。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框架的内侧设置了太阳能电池板,框架两侧的内部均设置了滑轨,滑轨的顶部设置了第一齿条,第一齿条的顶部设置了多个第一齿轮,第一齿条的一侧设置了电动推杆,采用次设计的好处在于:电动推杆的伸缩带动第一齿条移动,进而带动第一齿轮旋转,使太阳能电池板旋转,通过将太阳能电池板设计成分体式,旋转后的太阳能电池板减小了与风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了抗风的能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日利达光电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扬州日利达光电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21579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编织席
- 下一篇:一种X射线检测器定位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