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延时回油功能的汽车油箱转换阀的自动加热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213795.9 | 申请日: | 2019-07-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6090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5 |
| 发明(设计)人: | 卢洪盛;张建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宜昌市车的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2M31/125 | 分类号: | F02M31/125;F02M37/00;F02N19/04 |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慧宜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6 | 代理人: | 彭娅 |
| 地址: | 443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延时 功能 汽车 油箱 转换 自动 加热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带延时回油功能的汽车油箱转换阀的自动加热器,包括用于输出电阻信号的热敏电阻测温电路和用于对加热带加热温度控制的加热控制电路,所述加热带分别缠绕在主副油箱的进回油管道,所述热敏电阻测温电路连接到ADC0端,所述加热控制电路连接到单片机的控制端。本实用新型将加热带作为加热器元件,加热带结构柔软,使用时可直接缠绕在被加热部位的表面加热,它温度均匀、安装简单、使用方便、安全可靠;通过加热芯体采用PTC高分子半导体,自带控温特性,此外再加上一级单片机控温电路,双级控温,增加加热器的安全性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油箱零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带延时回油功能的汽车油箱转换阀的自动加热器 。
背景技术
现有汽车现在都是一般挂有二到三个油箱,每个油箱可能装有不同标号燃油,保证机车能在低温下正常启动,同时保证长途行驶时供油充分。冬季柴油机车启动用低标号燃油供油,等高标号燃油加热到可流动后再切换到高标号燃油箱供油,这样可以节省燃油费用,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但现有的机车燃油加热和多油箱供油转换是两种分离且互不相干的技术,各系统之间无法统一协调,很多机车各种状态的转换需要驻车后手动转换,如果转换时机不合适有可能造成死车或环境污染,能源浪费,甚至强行转换时使转换阀损坏等。
比如市售的油箱水循环加热的燃油热交换系统,其燃油温度不受控制,燃油一直处于加热状态,高温燃油会使发动机燃效降低,导致环境污染与能源浪费;加热系统在冬季整车温度很低时加热效果并不理想;另一种市售的电加热系统带有手动开关功能,不能智能切换,有可能导致电瓶电量亏损,也可能导致燃油过热,当油量过少时也容易出现干烧的现象,甚至有引起火灾的可能。
授权公告号为CN204921205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嵌入式一体化热交换型油箱加热器,包括主副油箱供油转换控制装置、热交换装置、供油过滤装置、主油箱上部开设有孔结构,热交换装置通过孔结构嵌入主油箱连接固定,主副油箱供油转换控制装置与热交换装置上部相连接,供油过滤装置位于热交换装置下端内侧。虽然该实用新型能有效防止遭遇低温时柴油凝结堵塞油路的问题,但是其仍然存在以下缺陷:该实用新型中热交换装置由来流管、回流管、来流腔、回流腔、外壳等部件构成,这样的设计不仅结构复杂,而且热交换装置工作时,热量由热交换装置腔内向内传导给吸油管,向外通过外壳传导给主油箱内的燃油,向下通过外壳传导给供油过滤装置,采用上述热传导方式并不能及时有效地对各部位进行供热,降低了热量传递的可靠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带延时回油功能的汽车油箱转换阀的自动加热器,可直接缠绕在油箱进出油管的表面加热,通过加热控制电路双级控温。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方案实现:带延时回油功能的汽车油箱转换阀的自动加热器,包括用于输出电阻信号的热敏电阻测温电路和用于对加热带加热温度控制的加热控制电路,所述加热带分别缠绕在主副油箱的进回油管道,所述热敏电阻测温电路连接到ADC0端,所述加热控制电路连接到单片机的控制端;
所述热敏电阻测温电路包括电阻R41、电阻R42、热敏电阻R43和电容C37;所述热敏电阻R43一端接地,其另一端通过所述电阻R41连接到激励电压,所述电阻R42一端连接到所述热敏电阻R43与所述电阻R41之间的节点,其另一端连接ADC0端,所述电阻R42与信号端之间的节点通过电容C37接地;
所述加热控制电路包括PMOS管Q16和NMOS管Q15,所述PMOS管Q16栅极通过电阻R54连接到输入电压,PMOS管Q16源极连接输入电压,PMOS管Q16漏极通过二极管D20连接到加热带一端,加热带另一端接地;
电阻R55一端连接控制端,另一端连接NMOS管Q15栅极且分别通过电阻R56、电容C53连接到NMOS管Q15源极,电阻R56、电容C53与NMOS管Q15源极连接节点接地;
NMOS管Q15漏极与所述PMOS管Q16栅极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宜昌市车的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宜昌市车的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21379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磨边机的主动滚筒
- 下一篇:一种新型齿轮制造用磨削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