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头单尾小炒灶有效
申请号: | 201921211892.4 | 申请日: | 2019-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77235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6 |
发明(设计)人: | 韩桐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局气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C15/10 | 分类号: | F24C15/10;F24C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31 北京市西***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头单尾 小炒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头单尾小炒灶,涉及厨房设备领域,其一种双头单尾小炒灶,包括灶台、灶台底端的支脚、灶台上的两个灶头和一个余热锅、固定于余热锅上方的水龙头以及固定于灶头上支座,还包括固定于灶头侧面并能够支撑炒锅底部弧面的支撑边。当厨师在炒菜过程中因需要加料而将炒锅拉出支座一半以上时,炒锅底部拉出支座的部分能够稳定的支撑于支撑边上,使炒锅不容易因支撑不稳而打翻。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双头单尾小炒灶。
背景技术
烹饪指的是膳食的艺术。对食品作加工处理,使食物更可口,更好看,更好闻。一个好的料理,色香味形俱佳,不但让人在食用时感到满足,而且能让食物的营养更容易被人体吸收。数千年来,中餐积累了精湛的烹调技艺,仅烹调的操作方法就有:烧、炸、烤、烩、熘、炖、焖、爆、煸、熏、卤、煎、氽、贴、蒸、煮等近百种,从而形成了各式各样、千差万别、风味各异的采系和品种。
炒是一种常用的烹饪方法,厨师在炒菜时不断翻炒或颠锅以保证菜肴在烹饪过程中受热均匀,口感更佳。在使用中餐灶炒菜时,厨师会在炒菜途中暂时离开灶台拿取调料或配菜加入锅中,离开灶台前,厨师会先将炒锅从中餐灶的支撑座上向外拉出一部分,使其一部分支撑于支座上继续加热,另一部分离开灶头,避免炒锅一直放置在炉灶上而导致锅内菜肴受热不均,影响口感。
但是,将炒锅向外拉出时,如果控制不好力度,会将炒锅拉出过多,使炒锅支撑不稳,厨师转身时一旦碰炒锅容易将其打翻,不仅影响工作效率而且容易将厨师烫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头单尾小炒灶,该种中餐灶能够将炒锅的锅底支撑于支撑边上。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双头单尾小炒灶,包括灶台、灶台底端的支脚、灶台上的两个灶头和一个余热锅、固定于余热锅上方的水龙头以及固定于灶头上支座,还包括固定于灶头侧面并能够支撑炒锅底部弧面的支撑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厨师在炒菜过程中因需要加料而将炒锅拉出支座一半以上时,炒锅底部拉出支座的部分能够稳定的支撑于支撑边上,使炒锅不容易因支撑不稳而打翻。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边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支撑边的上边缘与支座的上边缘位于同一水平面,两个所述支撑边对称于灶头的水平方向的对称中线,两个所述支撑边的各自的一端固定于灶头的侧面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支撑边对称设置并且相互靠近,并且其上边缘设置为与支座齐平,能够更稳定的支撑住炒锅的锅底。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两个所述支撑边之间的灶头部分为不小于三分之一圆的圆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炒锅拉出支座二分之一时,炒锅的底部能够倾斜的支撑于支座三分之一的圆弧部分上,当炒锅拉出超过支座二分之一时,炒锅容易支撑不稳,此时应该将炒锅底部支撑于两个支撑边上,所以使支撑边至少支撑于灶头的三分之一圆的圆弧处,使两个支撑边更容易稳定的支撑炒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两个所述支撑边之间的灶头部分为半圆的圆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两个所述支撑边为弧形结构,所述两个支撑边的外凸一侧相背离。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弧形结构的支撑边能够更稳定的支撑住炒锅的锅底。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两个所述支撑边的一端焊接于灶头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灶头一般为金属材质,所以支撑边与灶头选用焊接方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两个所述支撑边与灶头固定的一端设置有贴合灶头侧面的连接端,所述连接端通过螺钉固定于灶头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局气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局气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21189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纱线架
- 下一篇:一种便于清洁的油网烟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