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耙出矿底部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1211191.0 | 申请日: | 2019-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7063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发明(设计)人: | 黄敏;黄英华;文兴;王少林;焦文宇;何环莎;吕冠颖;覃敏;刘畅;赵聪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沙矿山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C41/22 | 分类号: | E21C41/22 |
代理公司: | 长沙永星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3001 | 代理人: | 柳莺 |
地址: | 410012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耙出矿 底部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耙出矿底部结构,包括穿脉巷道、电耙道和电耙硐室,所述电耙道与穿脉巷道布置在同一水平面上,在穿脉巷道与电耙道的连接处设有一传送架,该传送架包括架设在穿脉巷道上部的水平段和倾斜布置在电耙道内的爬坡段,在水平段上开设有一落矿口,爬坡段的下部与电耙道底面对接,传送架两侧与电耙道侧壁对接。本实用新型将电耙道与穿脉巷道布置在同一水平并在两道的连接处增设传送架,利用传送架的爬坡段和水平段将电耙道内的矿石运送至穿脉巷道的上部,在不改变穿脉巷道内出矿车原有运行的情况下,完成电耙道内矿石的转运,减少了工人在电耙道内坠落、摔伤的安全隐患,降低了矿产资源的损失,省去了挂安全警示牌的工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矿山开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耙出矿底部结构。
背景技术
如图4所示,目前,金属矿山地下开采仍普遍采用漏斗电耙出矿的底部结构进行出矿,根据矿体厚度,沿矿体走向往往布置单排或双排漏斗,同时,为方便电耙直接装车,电耙道a一般高出穿脉巷道b1~1.2m。这种底部结构存在以下缺陷:
(1)由于电耙道a高出穿脉巷道b,工人操作、施工不方便,有坠落、摔伤的安全隐患;
(2)这种出矿形式使得采场底部结构高度较大,电耙道a以下1~1.2m底柱未能回收,造成矿产资源的损失。
(3)底部结构出矿口敞空,需挂牌、安全警示等,造成矿山日常管理复杂,同时容易造成通风线路紊乱,加大日常通风费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操作简单、可降低安全隐患和矿量损失的电耙出矿底部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这种电耙出矿底部结构,包括穿脉巷道、电耙道和电耙硐室,电耙硐室与电耙道对称布置在穿脉巷道两侧,所述电耙道与穿脉巷道布置在同一水平面上,在穿脉巷道与电耙道的连接处设有一传送架,该传送架包括架设在穿脉巷道上部的水平段和倾斜布置在电耙道内的爬坡段,在水平段上开设有一落矿口,爬坡段的下部与电耙道底面对接,传送架两侧与电耙道侧壁对接。
所述水平段的底面高于穿脉巷道底面1~1.2m。
所述水平段搭接在电耙硐室的底面上。
所述传送架还包括紧贴电耙道底面布置的延伸段,该延伸段呈一端与爬坡段下部相连、一端两侧与电耙道侧壁对接的鱼尾状。
所述爬坡段呈下部两侧与电耙道侧壁对接的喇叭状。
本实用新型将电耙道与穿脉巷道布置在同一水平并在两道的连接处增设传送架,利用传送架的爬坡段和水平段将电耙道内的矿石运送至穿脉巷道的上部,在不改变穿脉巷道内出矿车原有运行的情况下,完成电耙道内矿石的转运,有效实现电耙道与穿脉巷道同层布置的结构,即方便电耙道的施工,减少了工人在电耙道内坠落、摔伤的安全隐患;不需要在电耙道底部预留底柱,降低了矿产资源的损失;不需要在电耙道底部设置出矿口,省去了挂安全警示牌的工作,简化了矿山日常管理,降低了通风线路紊乱的情形,降低了日常通风费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处局部剖视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B-B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示出的标记及所对应的构件名称为:
1、穿脉巷道;2、电耙道;3、电耙硐室;4、绞车;5、传送架;51、水平段;52、爬坡段;53、落矿口;54、延伸段;55、侧板;56、底板;57、支柱;58、横梁。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沙矿山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长沙矿山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21119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桥梁施工用安全吊篮
- 下一篇:一种动态仿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