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冲裁光切面变多的冲压模具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1206490.5 | 申请日: | 2019-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73068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2 |
发明(设计)人: | 杨建光;段卫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大全凯帆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28/14 | 分类号: | B21D28/14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李湘群 |
地址: | 215316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冲裁光 切面 冲压 模具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冲裁光切面变多的冲压模具结构,包括上模、下模和切边冲头,所述切边冲头装配在上模中,所述下模上设有落料孔,所述切边冲头的位置与落料孔相对应,所述上模、下模之间在落料孔位置设置有不完全覆盖落料孔的待冲裁件,所述切边冲头上靠近待冲裁件一侧的端面的切边设有冲头倒圆角。本实用新型在原有模具不需要增加精切工艺的情况下,仅仅对在原切边工艺的基础上对切边冲头进行改善,增加R0.2~0.4mm的倒圆角,使其光亮面达到材料厚度的2/3以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冲裁光切面变多的冲压模具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通常待冲裁件在冲压模具切边后,冲裁切面都有变形,容易变得凹凸不平整,传统加工都是通过切边后再增加一道精切工艺,才能使得冲裁切面的光滑部分达到材料厚度的 2/3。而一道精切工艺就需多增加一个工位,并且模具整形外形需加大或新增一套精切模具,总体模具成本高,冲压生产时多一个工序就会多一个工位,则增加人力成本,也不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研究并发明了一种冲裁光切面变多的冲压模具结构,该冲压模具结构可以在不增加一道工序的情况下,就能使得使得冲裁切面的光滑部分达到材料厚度的2/3,且该系统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精确度高,方便后期维修护理。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现发明一种冲裁光切面变多的冲压模具结构,包括上模、下模和切边冲头,所述切边冲头装配在上模中,所述下模上设有落料孔,所述切边冲头的位置与落料孔相对应,所述上模、下模之间在落料孔位置设置有不完全覆盖落料孔的待冲裁件,所述切边冲头上靠近待冲裁件一侧的端面的切边设有冲头倒圆角。
进一步地,所述冲头倒圆角为R0.2~0.4mm的倒圆角。
进一步地,所述切边冲头的下端面设有“7”字形切口,从而在切边冲头的下端面形成冲压槽,所述冲压槽的长度大于待冲裁件向落料孔延伸的长度。
进一步地,所述待冲裁件经切边冲头冲裁成冲裁成品件,所述冲裁成品件的冲裁切面包含光亮面,且所述光亮面的厚度为待冲裁件厚度的2/3以上。
进一步地,所述上模包括上模座、上垫板、上夹板、止档板、脱料板、等高套筒和导柱;所述切边冲头和导柱均配装在上夹板的孔内,所述止档板和脱料板通过等高套筒与上模座锁紧。
进一步地,所述下模包括下模板,下垫板,下模座,下垫块,下托板,冲切镶件;所述冲切镶件配装在下模板中,所述下模板和下垫板均与下模座锁紧,所述下模座与下垫块锁紧,所述下垫块与下托板锁紧。
进一步地,所述上模与冲床的上台面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下模与冲床的下台面固定。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原有模具不需要增加精切工艺的情况下,仅仅对在原切边工艺的基础上对切边冲头进行改善,增加R0.2的倒圆角。增加了倒圆角后,由于待冲裁件在冲切的时候不是在冲裁时瞬间切断,是在冲切时由切边冲头底部的小圆角挤压材料,直至挤断,从而提高了冲裁切面的光亮面,使其光亮面达到材料厚度的2/3以上,实现了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实际生产中,仅仅改进冲头,给模具装配节约了时间,维修也方便了;在原有工艺的基础上,节约了一道精切工艺,节约模具开发成本以及生产成本,便于实际生产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冲头倒角的细节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大全凯帆精密模具有限公司,未经昆山大全凯帆精密模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20649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调高度式烟尘取样支管支撑装置
- 下一篇:一种防打旋染色均匀的新型喷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