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研磨抛光设备用磨头有效
申请号: | 201921206489.2 | 申请日: | 2019-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6077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发明(设计)人: | 刘高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昱耀模具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27/00 | 分类号: | B24B27/00;B24B29/02;B24B37/00;B24B41/04 |
代理公司: | 苏州翔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1 | 代理人: | 王华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研磨 抛光 备用 | ||
一种研磨抛光设备用磨头,包括一套筒,该套筒的一端固设有端盖,另一端为打磨端,该打磨端设有多个通孔,该通孔内容纳有研磨针;所述通孔由第一段和第二段构成,所述第二段的直径大于第一段的直径;所述套筒在端盖和打磨部之间为一空腔,该空腔内设有缓冲结构;所述缓冲结构包括第二弹簧和至少一片金属配重片,该金属配重片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弹簧抵触设置,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弹簧抵触设置,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与端盖抵触设置;第二种结构为:包括两磁性相反的片状磁体,且在空腔中以磁性相同的一端对应设置;所述端盖上固定设有连接杆。本实用新型的弹簧的柔性伸缩可以让研磨针再研磨过程中始终贴在工件的表面进行工作,从而适用于异形面的研磨抛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工件表面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研磨抛光设备用磨头。
背景技术
现代工业的飞速发展对工件的表面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表面质量不仅影响工件的外观,还直接影响工件的使用性能和寿命,表面质量的好坏对模具来说尤其重要。在现代制造行业中,模具制造举足轻重,成为一个国家工业水平的重要标志。模具是以复制方式进行零件制造的一种工具,近年来,模具制造业的发展日趋迅猛,在机械工业中的应用非常广泛。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加剧,对模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表面粗糙度已成为衡量模具产品质量的重要标志,只有模具表面的粗糙度低,才能使得用其加工的产品的粗糙度也低。因此表面抛光处理己逐渐成为模具、工程机械、医疗设备和航空航天工业中某些关键零件表面加工的重要手段。
现在,模具型腔表面的形状加工基本上实现了自动化。为了去除机械加工或电火花加工在模具型腔表面留下的刀痕或硬化层,在几何形状加工后必须对模具型腔表面进行研磨抛光加工,以期获得所要求的尺寸、形状、位置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研磨抛光作为模具型腔加工的一道重要工序,其加工时间占整个模具制造时间的30%~50%,成本占全部制造成本的5%~30%。研磨抛光已成为模具制造过程中的瓶颈。
研磨抛光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旋转工具(驱动部件)带动磨头旋转,以磨头为载体带动研磨膏或研磨液在工件表面进行切削工作。异形面工件研磨时根据工件的谷峰值适当调整磨头往下的压力,或选用适当大小直径的磨头进行工作。加工的粗糙度取决于磨头的材料的硬度和研磨液的粗细度,加工工件的表面粗糙度可达3000目以上。研磨抛光装置的一个重要的部件为磨头,现有加工异形面常用的磨头为:铜刷、铁刷、毛刷,皆因为刷毛、铜丝、铁丝过细过软,其作用只能是提高表面光亮度和细微的光洁度。现有的磨头还有研磨用抛光铜环和塑胶环。由于柄杆与抛光铜环和塑胶环的连接结构为万向节结构,使得转速不能高于2000转,否则因万向节的关系会跳动不稳;抛光铜环和塑胶环只能用于纯平面工件的研磨,无法用于异形面的研磨抛光。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研磨抛光设备用磨头。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研磨抛光设备用磨头,包括一套筒,该套筒的一端固设有端盖,另一端为打磨端,该打磨端设有多个通孔,该通孔内容纳有研磨针;所述通孔由第一段和第二段构成,所述第二段的直径大于第一段的直径,所述第一段远离端盖设置;所述套筒在端盖和打磨部之间为一空腔,该空腔内设有缓冲结构;所述研磨针的中部设有凸起,该凸起将所述研磨针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打磨部,第二部分为安装部,所述打磨部由所述通孔的第一段伸出通孔之外,所述安装部上套设有第一弹簧,该第一弹簧一端与所述研磨针的凸起抵触设置,另一端与所述缓冲结构抵触设置,所述凸起和安装部的长度之和小于通孔的第二段的长度;所述缓冲结构的方案包括两种结构,第一种结构为:所述缓冲结构包括第二弹簧和至少一片金属配重片,该金属配重片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弹簧抵触设置,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弹簧抵触设置,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与端盖抵触设置;第二种结构为:包括两磁性相反的片状磁体,且在空腔中以磁性相同的一端对应设置;所述端盖上固定设有连接杆。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端盖和连接杆为一体成型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昱耀模具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昱耀模具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20648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电磁线生产的铜杆放线装置
- 下一篇:车身底部影像驾驶辅助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