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地下施工的桩底板抗浮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202998.8 | 申请日: | 2019-07-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9546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4 |
| 发明(设计)人: | 刘季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季琳 |
| 主分类号: | E02D31/12 | 分类号: | E02D31/12;E02D27/12;E02D31/02 |
| 代理公司: | 昆明合众智信知识产权事务所 53113 | 代理人: | 张玺 |
| 地址: | 471000 河南省洛阳市西工***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下 施工 底板 结构 | ||
1.一种地下施工的桩底板抗浮结构,包括第一侧墙(1)和第一灌注桩(1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墙(1)内部设置有连接钢筋(2),且第一侧墙(1)通过连接钢筋(2)与右隔水桩(3)相固定,同时第一侧墙(1)与地下室底板(4)安装在一起,地下室底板(4)下侧铺设有混合灰土(5),且混合灰土(5)下侧铺设有砂垫层(6),同时砂垫层(6)下侧铺设有石屑垫层(7),并且石屑垫层(7)下侧铺设有橡胶止水带(8),橡胶止水带(8)下侧铺设有碎石片层(9),且碎石片层(9)下侧是软弱土层(10);
所述第一灌注桩(11)设置在地下室底板(4)的下端,且第一灌注桩(11)左侧焊接有第一连杆(12),同时第一灌注桩(11)通过第一连杆(12)与第二灌注桩(13)相固定,第二灌注桩(13)左侧焊接有第二连杆(14),且第二灌注桩(13)通过第二连杆(14)与第三灌注桩(15)相固定;第一灌注桩(11)的左侧设置有第三抗浮杆(20),且第一灌注桩(11)的右侧设置有第四抗浮杆(21),第二灌注桩(13)的左侧设置有第二抗浮杆(19),且第二灌注桩(13)的右侧设置有第三抗浮杆(20),第三灌注桩(15)左侧设置有第一抗浮杆(18),且第三灌注桩(15)右侧设置有第二抗浮杆(19);左隔水桩(16)右侧是第二侧墙(17),且左隔水桩(16)通过连接钢筋(2)与第二侧墙(17)相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施工的桩底板抗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钢筋(2)在第一侧墙(1)与右隔水桩(3)之间均匀设置为多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施工的桩底板抗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灰土(5)、砂垫层(6)、石屑垫层(7)、橡胶止水带(8)和碎石片层(9)为层状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施工的桩底板抗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灌注桩(11)、第二灌注桩(13)和第三灌注桩(15)平行设置,且相邻两组灌注桩之间的距离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施工的桩底板抗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灌注桩(11)、第二灌注桩(13)和第三灌注桩(15)均是由金属材质做成正六边形的柱状结构,且第一灌注桩(11)、第二灌注桩(13)和第三灌注桩(15)为中空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施工的桩底板抗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灌注桩(11)、第二灌注桩(13)和第三灌注桩(15)的底部依次穿过混合灰土(5)、砂垫层(6)、石屑垫层(7)、橡胶止水带(8)和碎石片层(9)设置在软弱土层(10)的内部,且第一灌注桩(11)、第二灌注桩(13)和第三灌注桩(15)内部浇筑水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施工的桩底板抗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抗浮杆(18)、第二抗浮杆(19)、第三抗浮杆(20)和第四抗浮杆(21)平行设置,且四组抗浮杆设置在三组灌注桩的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施工的桩底板抗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抗浮杆(18)、第二抗浮杆(19)、第三抗浮杆(20)和第四抗浮杆(21)的底端依次穿过橡胶止水带(8)和碎石片层(9)设置在软弱土层(10)的内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季琳,未经刘季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202998.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罐式集装箱步道连接螺栓孔自动冲孔装置
- 下一篇:综合管廊的通风排风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