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适用于电动车轮毂电机的密封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199430.5 | 申请日: | 2019-07-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9301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8 |
| 发明(设计)人: | 黄洪岳;欧成硕;高福鑫;周祥炯;盛晓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乃达驱动技术(江苏)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K5/124 | 分类号: | H02K5/124;H02K5/128;F16J15/34;F16J15/38 |
| 代理公司: | 上海段和段律师事务所 31334 | 代理人: | 李佳俊;郭国中 |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无锡***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适用于 电动车 轮毂 电机 密封 结构 | ||
1.一种适用于电动车轮毂电机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轴承(100)、轴向密封件(200)、静摩擦环(300)、动摩擦环(400)、碟形弹簧(500)、动摩擦环连接体(600)、防转销(700)、端盖(800)以及电机轴(900);
所述电机轴(900)依次穿过轴承(100)、端盖(800)并延伸至端盖(800)的外部;
端盖(800)、电机轴(900)和轴承(100)围成密闭空间(810);
轴承(100)、轴向密封件(200)、静摩擦环(300)、动摩擦环(400)、动摩擦环连接体(600)依次套在电机轴(900)上并设置在密闭空间(810)内;
碟形弹簧(500)、防转销(700)设置在动摩擦环(400)和动摩擦环连接体(600)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电动车轮毂电机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轴向密封件(200)过盈安装在电机轴(900)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电动车轮毂电机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静摩擦环(300)过盈安装在轴向密封件(200)的外圆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电动车轮毂电机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动摩擦环连接体(600)过盈安装在端盖(800)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电动车轮毂电机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防转销(700)过盈安装在静摩擦环(300)和动摩擦环连接体(600)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电动车轮毂电机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动摩擦环(400)与防转销(700)间隙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电动车轮毂电机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静摩擦环(300)和动摩擦环(400)为紧密贴合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电动车轮毂电机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动摩擦环(400)和动摩擦环连接体(600)为间隙连接,动摩擦环(400)能够沿电机轴(900)做轴向运动并受到防转销(700)的限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电动车轮毂电机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轴承(100)截面圆、轴向密封件(200)截面圆、静摩擦环(300)截面圆、动摩擦环(400)截面圆、碟形弹簧(500)截面圆、动摩擦环连接体(600)截面圆均与电机轴(900)截面圆为同心圆。
10.一种适用于电动车轮毂电机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轴承(100)、轴向密封件(200)、静摩擦环(300)、动摩擦环(400)、碟形弹簧(500)、动摩擦环连接体(600)、防转销(700)、端盖(800)以及电机轴(900);
所述电机轴(900)依次穿过轴承(100)、端盖(800)并延伸至端盖(800)的外部;
端盖(800)、电机轴(900)和轴承(100)围成密闭空间(810);
轴承(100)、轴向密封件(200)、静摩擦环(300)、动摩擦环(400)、动摩擦环连接体(600)依次套在电机轴(900)上并设置在密闭空间(810)内;
碟形弹簧(500)、防转销(700)设置在动摩擦环(400)和动摩擦环连接体(600)之间;
轴向密封件(200)过盈安装在电机轴(900)上;
静摩擦环(300)过盈安装在轴向密封件(200)的外圆内;
动摩擦环连接体(600)过盈安装在端盖(800)内;
防转销(700)过盈安装在静摩擦环(300)和动摩擦环连接体(600)之间;
动摩擦环(400)与防转销(700)间隙连接;
静摩擦环(300)和动摩擦环(400)为紧密贴合连接;
动摩擦环(400)和动摩擦环连接体(600)为间隙连接,动摩擦环(400)能够沿电机轴(900)做轴向运动并受到防转销(700)的限制;
轴承(100)截面圆、轴向密封件(200)截面圆、静摩擦环(300)截面圆、动摩擦环(400)截面圆、碟形弹簧(500)截面圆、动摩擦环连接体(600)截面圆均与电机轴(900)截面圆为同心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乃达驱动技术(江苏)有限公司,未经安乃达驱动技术(江苏)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99430.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