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棘轮式整圆倒角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1198838.0 | 申请日: | 2019-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0606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4 |
发明(设计)人: | 陈旭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旭生 |
主分类号: | B23D79/00 | 分类号: | B23D79/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橙知果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61 | 代理人: | 余成鹏 |
地址: | 3176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棘轮 式整圆 倒角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棘轮式整圆倒角器,属于机械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整圆倒角器体积大、不便于携带、使用繁琐的问题。本棘轮式整圆倒角器,包括整圆倒角器本体,整圆倒角器本体由旋转把手和倒角机构组成,旋转把手和倒角机构之间设置有固定件,固定件与旋转把手之间通过连接部相连接,连接部的顶端部具有若干个周向分布的倒刺,连接部的下端部轴向分布有若干个伸入旋转把手内且与旋转把手内部配合连接的配合部,固定件的上端部开设有与螺孔相连通且供连接部顶端嵌入的空槽,空槽的底壁上倾斜开设有向固定件内部延伸的开槽,开槽内设置有弹簧和条形钢珠。本实用新型具有便于携带且使用方便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倒角器,特别涉及一种棘轮式整圆倒角器。
背景技术
管子与管件相连接时管子的切口处通常会有锋利毛刺,插入管件时会把密封圈(O型圈)顶坏或者移位,从而安装完毕后会出现漏水(汽或油)。传统倒角器使用烦锁且费力,影响安装速度影响工作效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便于携带且使用方便的棘轮式整圆倒角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棘轮式整圆倒角器,包括整圆倒角器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整圆倒角器本体由旋转把手和倒角机构组成,所述的旋转把手和倒角机构之间设置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的中心部开设具有螺纹的螺孔,所述倒角机构的顶端部伸入螺孔内并与螺孔螺纹连接,所述的固定件与旋转把手之间通过连接部相连接,所述连接部的纵截面呈T字型,所述连接部的顶端部具有若干个周向分布的倒刺,所述连接部的下端部轴向分布有若干个伸入旋转把手内且与旋转把手内部配合连接的配合部,所述固定件的上端部开设有与螺孔相连通且供连接部顶端嵌入的空槽,所述连接部顶端的若干个倒刺与空槽的底壁相抵触,所述空槽的底壁上倾斜开设有向固定件内部延伸的开槽,所述的开槽内设置有弹簧和条形钢珠,所述弹簧的一端与开槽底壁相抵触,另一端与条形钢珠的底部相抵触,所述的条形钢珠的顶部伸出开槽且与上述倒刺相配合。
在上述的一种棘轮式整圆倒角器中,所述的固定件与连接部之间通过卡簧相连接。
在上述的一种棘轮式整圆倒角器中,所述的倒角机构由若干个倒角部轴向叠加而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棘轮式整圆倒角器中设置有旋转把手、倒角机构、固定件、螺孔、连接部、倒刺、配合部、空槽、开槽、弹簧、条形钢珠、卡簧,具有体积小、方便携带且使用方便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棘轮式整圆倒角器中整圆倒角器本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棘轮式整圆倒角器中固定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棘轮式整圆倒角器中连接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棘轮式整圆倒角器中固定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棘轮式整圆倒角器中固定件和连接部配合连接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整圆倒角器本体;2、旋转把手;3、倒角机构;4、固定件;5、螺孔;6、连接部;7、倒刺;8、配合部;9、空槽;10、开槽;11、弹簧;12、条形钢珠;13、卡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旭生,未经陈旭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9883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旋转式扩孔器
- 下一篇:一种带吹泡泡功能的滑板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