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珍珠式电缆线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198727.X | 申请日: | 2019-07-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8210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4 |
| 发明(设计)人: | 李荣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荣华 |
| 主分类号: | H01B7/18 | 分类号: | H01B7/18;H01B7/22;H01B7/32 |
| 代理公司: | 威海科星专利事务所 37202 | 代理人: | 王本红 |
| 地址: | 264200 山东省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珍珠 电缆线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珍珠式电缆线,其包括电缆主体,所述电缆主体是由电线芯和电线芯外部包覆的防护套构成,特征在于设有LED灯、LED灯电源线、透光防砸球和外护套,所述电缆主体的防护套外壁轴向间隔设有单元LED灯,所述单元LED灯经LED灯电源线并联,所述LED灯电源线和防护套被包覆在外护套内,所述单元LED灯暴露于外护套外部,所述外护套上沿电缆主体轴向方向间隔固定串接有透光防砸球,所述单元LED灯设置在透光防砸球内,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上述结构,具有结构新颖、加工简单、制作方便、加工成本低、抗拉力强、防砸、发光、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线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珍珠式电缆线。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移动护套电缆软线,广泛用于建筑领域,水上交通领域,船舶工业,船用护套电缆软线,工矿企业机加设备.吊车等,家庭生活电器插座连线,军工装备,电动农机加工装备等各种行业,各种领域,护套电缆软线接通移动临时用电和固定用电设备.照明线路逐渐上升,国标护套电线拉力技术检验标准低,机械拉力强度、防砸、防水、耐折性能,达不到现实各种客观劣性工作环境,造成破皮断线,特别家庭插头.插座根部出线部位,频繁弯折绝缘护套,降低电线绝缘安全使用标准,增加用户换件成本及费事,工地电工过力拉扯架空放线接电,电线时常少股断相,无法查明断线点,费时速接难,特殊建筑工地环境复杂,临时用电照明.动力交叉作业,工地移动护套电线有电没电人们看不见,被砸电线絶缘破损,潮湿地面漏电区域,无人发现有电,造成施工人员触电大小伤亡事故,年年频发上升不断,全国建筑工地砸破、风损电线每年报费上万吨以上,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旧电线不能再生等诸多不足。
经检索,CN203118606公开了一种夜间可发光的电缆的实用新型专利,包括电缆主体和发光带,所述发光带绕在电缆主体上,所述发光带由自动发光段和通电发光段组成,所述自动发光段夜间自动发光,所述通电发光段通电后会发光,所述自动发光段和通电发光段交替分布。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夜间可发光的电缆,即可根据发光情况知道电缆是否发生损坏,又可在夜间起标识作用。这种结构在使用过程中的实质性不足是:一、由于自动发光段和通电发光段交替分布,在电缆损坏时,照样有自动发光段发光,因此,施工人员很难发现漏电部位,导致伤亡事故发生;二、由于工地建筑施工,这种电缆很容易被硬物砸破,导致绝缘层破损,进而发生漏电现象;三、这种电缆的抗拉能力差,容易折断,使用寿命短。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新颖、加工简单、制作方便、加工成本低、抗拉力强、防砸、发光、使用寿命长的珍珠式电缆线。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珍珠式电缆线,包括电缆主体,所述电缆主体是由电线芯和电线芯外部包覆的防护套构成,其特征在于设有LED灯、LED灯电源线、透光防砸球和外护套,所述电缆主体的防护套外壁轴向间隔设有单元LED灯,所述单元LED灯经LED灯电源线并联,所述LED灯电源线6和防护套被包覆在外护套8内,所述单元LED灯暴露于外护套外壁,所述外护套上沿电缆主体轴向方向间隔固定串接有透光防砸球,所述单元LED灯设置在透光防砸球内,以使电缆线通过透光防砸球的滚动进行保护,避免电缆线在工地上长期拖动时,被硬物摩擦致使防护套破损而导致漏电,在电缆线在工地上使用过程中,通过LED灯能使人直观的看到电源线正常通电,当某一处被磨损而露出电缆主体或者断裂时,破损或断裂部位的LED灯失电而不发光,施工人员可及时看到破损或断电部位,避免了工作人员由于线路漏电而导致的人身触电伤亡事故的发生。
本实用新型所述LED灯电源线沿防护套轴向螺旋缠绕在防护套外壁,以利于通过电缆主体的外周的LED灯电源线的断裂,对电缆主体外周的任意部位破损或断裂进行实时监测。
本实用新型可在防护套内设有强力拉线,所述强力拉线是由金属丝扭成的金属绳,以达到防止超长拉断电缆线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所述单元LED灯经LED灯电源线并联在电源插头上,也可以并联在电机控制电路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荣华,未经李荣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9872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