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胸外科护理引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198254.3 | 申请日: | 2019-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7555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6 |
发明(设计)人: | 孙焕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焕杰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2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胸外科 护理 引流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胸外科护理引流装置,包括水封部件和引流部件,所述包括水封瓶一、水封瓶二、出液管、L型导液管、盖体和微型气泵,所述水封瓶一的一侧设置有水封瓶二,且水封瓶一与水封瓶二之间的底部开设有通孔,所述水封瓶二远离水封瓶二一侧顶部设置有出液管,所述水封瓶二的顶部贯穿设置有L型导液管,且L型导液管的底端延伸至水封瓶二的内部底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在引流时,积液不会发生倒流现象,并且能提高引流速度,防止粘稠的积液附着在引流管上凝固,引起引流管阻塞,导致引流不彻底或无法进行正常的引流,给医生带来不便,给患者增加了痛苦,同时解决无需频繁倒掉液体或更换引流瓶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引流装置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胸外科护理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胸腔闭式引流是胸外科、创伤外科、呼吸科及重症医学科应用较广的技术,是治疗脓胸、外伤性血胸、气胸、自发性气胸的有效方法。以重力引流为原理,是开胸术后重建、维持胸腔负压、引流胸腔内积气、积液,促进肺扩张的重要措施。其目的是为更好地改善胸腔负压,使气、血、液从胸膜腔内排出,并预防其反流,促进肺复张,胸膜腔闭合;平衡压力,预防纵隔移位及肺受压。
目前,现有的胸腔引流装置一般通过手术在胸腔切口后将引流管置入切口内或通过穿刺方式将引流管置入胸腔内的方法,将胸腔内的气体和液体引流至体外,为了防止引流过程中的液体回流,目前均是将引流管的出液口深入到引流瓶或引流袋内进行水封,胸腔引流瓶大都是包括瓶体、盖在瓶体开口上的瓶盖、在瓶盖上设置有水封管及排气管,由于引流瓶一般较小,医护人员需要经常将引流瓶内的积液倒出或更换引流瓶,在倒出积液或更换引流瓶时会有短暂的时间空隙增加了液体回流的几率,不利于患者的康复,同时在胸腔引流过程中,胸腔内积液仅仅在重力作用下流入集液瓶或者集液袋,不仅引流速度慢,而且粘稠的积液容易附着在引流管上凝固,引起引流管阻塞,导致引流不彻底或无法进行正常的引流,给医生带来不便,也给患者增加了痛苦。
实用新型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胸外科护理引流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胸外科护理引流装置,包括水封部件和引流部件,所述水封部件包括水封瓶一、水封瓶二、出液管、L型导液管、盖体和微型气泵,所述水封瓶一的一侧设置有水封瓶二,且水封瓶一与水封瓶二之间的底部开设有通孔,所述水封瓶二远离水封瓶二一侧顶部设置有出液管,所述水封瓶二的顶部贯穿设置有L型导液管,且L型导液管的底端延伸至水封瓶二的内部底端,L型导液管的顶端延伸至水封瓶一的内部顶端,所述水封瓶一的顶部螺纹连接有盖体,所述盖体的顶部设置有微型气泵,所述微型气泵的输入管延伸至水封瓶一的内部顶端;
所述引流部件包括水封管、引流管和穿刺针,所述水封管贯穿设置在盖体上,所述水封管的一端延伸至水封瓶一的内部底端,所述盖体的顶端连接有引流管,且引流管远离水封管的一端连接有穿刺针。
优选的,所述通孔上方的水封瓶一内部设置有过滤网。
优选的,所述水封瓶一的内径大于水封瓶二内径,且水封瓶一的高度大于水封瓶一的高度。
优选的,所述微型气泵外侧的盖体顶部设置有固定壳。
优选的,所述盖体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内螺纹,水封瓶一顶部外侧设置有与内螺纹相互匹配的外螺纹。
3.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焕杰,未经孙焕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9825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呼吸科用便于固定的导气管
- 下一篇:智能插装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