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注浆导管构造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1197099.3 | 申请日: | 2019-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9535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4 |
发明(设计)人: | 扈延清;刘腾;陈忠忠;白川江;苏芹照;李伟硕;朱柏全;杨瑾;洪传龙;刘树锋;王晓卫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政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5/02 | 分类号: | E02D1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壹川鸣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765 | 代理人: | 贾彦虹 |
地址: | 10000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导管 构造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注浆导管构造结构,属于建筑工程制造领域,包括注浆壳体,其包括:注浆头、中间壳体和后壳体,所述注浆头的一端扣合在所述中间壳体的一端,所述后壳体的一端扣合在所述中间壳体的另一端;注浆总成,其设置在所述中间壳体内,所述注浆总成包括中间轴、旋转架、驱动杆、旋转杆、曲柄、屏蔽板、注浆杆和喷射杆。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以下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注浆导管构造结构自动化程度高,通过采用可转动的注浆杆与屏蔽板交替使用,从而达到注浆孔不易被堵塞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工程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注浆导管构造结构。
背景技术
建筑物的全部重量基本需要地基去承载,任何建筑物都必须要有可靠的地基。作为承载建筑物载荷的地基,必须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建筑施工过程中,通常需要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地基注浆为一种常见的地基加固方法。施工时,在地基的指定位置先进行钻孔,将注浆管伸入孔中,然后将配置好的浆液,通过注浆管注入孔中,与土体结合发生物化反应,从而提高土体强度。
但是,注浆时需将注浆管管头插入地基中,地基中含有大量砂石,在注浆管管头插入地基的过程中,砂石容易通过外注浆管的注浆孔进入注浆管本体内,在注浆过程中,浆液向注浆孔排出时,容易将累积在外注浆管内的砂石带到注浆孔位置,对外注浆管及内注浆管的注浆孔造成堵塞,从而造成注浆不便甚至无法注浆的后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设计开发了一种注浆导管构造结构,克服了现有注浆管注浆孔易被堵塞的缺陷,使其具有注浆孔不易被堵塞的特点。
一种注浆导管构造结构,包括:
注浆壳体,其包括:注浆头、中间壳体和后壳体,所述注浆头的一端扣合在所述中间壳体的一端,所述后壳体的一端扣合在所述中间壳体的另一端,所述中间壳体设置有隔板,所述中间壳体外侧设有注浆孔;
注浆总成,其设置在所述中间壳体内,所述注浆总成包括中间轴、旋转架、驱动杆、旋转杆、曲柄、屏蔽板、注浆杆和喷射杆,所述中间轴一端固定在所述注浆头一端上,所述中间轴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后壳体一端上,所述旋转架可旋转设置在所述中间轴上且设置在所述隔板和所述注浆头之间,所述曲柄的一端可旋转设置在隔板一侧上,所述曲柄的另一端与所述驱动杆中部铰接,所述驱动杆的一端设有第一通槽,所述驱动杆的另一端设有第二通槽,所述第一通槽套设在所述中间轴上,所述旋转杆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旋转架一侧的外圆上,所述旋转杆可在所述第二通槽内移动,所述注浆杆一端固定在所述旋转架另一侧的外圆上,所述喷射杆设置在所述注浆杆外侧上,所述屏蔽板设置在所述旋转架另一侧的外圆上,所述注浆杆与所述屏蔽板相邻,所述注浆杆、喷射杆、旋转架、中间轴中隔板另一侧部分及后壳体的内部分别都设有相连通的通孔,屏蔽板与喷射杆与中间壳体内壁相配合。
优选的是,所述屏蔽板为六个所述屏蔽板,六个所述屏蔽板均匀布置在所述旋转架上,所述注浆杆为六个所述注浆杆,六个所述注浆杆均匀布置在所述旋转架上,六个所述注浆杆和六个所述屏蔽板分别相间排布,所述喷射杆为若干喷射杆,分别均匀布置在六个所述注浆杆外侧。
优选的是,所述屏蔽板设为弧形,其与所述中间壳体外侧随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以下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注浆导管构造结构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高,通过采用可转动的注浆杆与屏蔽板交替使用,当在注浆管管头插入地基的过程中屏蔽板可以堵住注浆孔,在注浆过程中,旋转架带动注浆杆和屏蔽板进行旋转,从而浆液会从注浆杆上的喷射杆从注浆孔喷出,从而达到注浆孔不易被堵塞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注浆导管构造结构的等轴测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注浆导管构造结构的注浆总成等轴测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注浆导管构造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政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市政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9709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变桨系统驱动器的远程维护系统
- 下一篇:缆芯托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