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张拉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1196526.6 | 申请日: | 2019-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8271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发明(设计)人: | 郝志鹏;张峥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7/14 | 分类号: | E04B7/14;E04H3/14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赵志远 |
地址: | 200092***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张拉结构,包括第一端部通过支撑杆连接节点活动连接于外界支撑结构的第一刚性撑杆,以及中部与第一刚性撑杆的第二端部连接的拉索;拉索的上端部均连接于外界被支撑结构上,拉索的下端部连接于外界支撑结构上;第一刚性撑杆和上部的拉索构成第一刚性撑杆的转动平面,支撑杆连接节点约束第一刚性撑杆相对于转动平面进行平面外转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适用范围广、结构简单、容易制造生产、安装方便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张拉结构。
背景技术
近十几年来,随着国内体育事业的发展,对大型体育建筑的需求急剧增加。同时也因为国内经济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建筑的美感愈加重视。传统的建筑形式已经难以满足大众审美的需求,所以近些年索张拉结构以其轻盈、高效的特点获得越来越多的建筑师、结构师的青睐。张拉结构不同于传统的纯刚性结构,由于拉索的零受压刚度这一特性,导致张拉结构的普适性要远小于刚性结构。常用的张拉结构体系已经较为成熟,所以越来越多的建筑师开始探索新的可能形式,以适应越来越多变的建筑造型和功能布置,提供一种在诸多限制情况下可以应用的张拉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张拉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张拉结构,包括第一端部通过支撑杆连接节点活动连接于外界支撑结构的第一刚性撑杆,以及中部与所述第一刚性撑杆的第二端部连接的拉索;所述拉索的上端部均连接于外界被支撑结构上,所述拉索的下端部连接于外界支撑结构上;所述第一刚性撑杆和上部的拉索构成第一刚性撑杆的转动平面,所述支撑杆连接节点约束所述第一刚性撑杆相对于所述转动平面进行平面外转动。
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刚性撑杆与拉索组成一个平面,即转动平面,这是一个不稳定的体系,为了防止第一刚性撑杆发生转动平面外的转动,保证整个张拉结构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张拉结构还包括第一端部通过支撑杆连接节点活动连接于外界支撑结构的第二刚性撑杆,所述第二刚性撑杆的第二端部连接于所述外界被支撑结构上。
张拉体系通过拉索张力平衡悬挑端的重力使结构成立,但是当盖体结构的上表面的风吸力超过一定限值时,拉索会出现松弛,此时张拉结构不再具备承载能力,这也是张拉结构的很大的一个设计难题。本实用新型中增加了一根后补的第二刚性撑杆,通过这根后补的第二刚性撑杆提供反向刚度,使结构出现反向受力、拉索松弛的情况下依然保持稳定,甚至可以通过合理的施工顺序使后补撑杆辅助拉索受力,减小拉索张力,并避免拉索松弛。
所述支撑杆连接节点包括与所述外界支撑结构固定连接的节点本体、设于所述节点本体上的第一销轴孔和第二销轴孔,所述第一刚性撑杆和第二刚性撑杆的第一端部通过销轴分别与所述第一销轴孔和第二销轴孔转动连接,并且所述销轴的设置方向与所述转动平面垂直。
所述第一刚性撑杆的第一端部为Y型结构,所述节点本体上设有两个与该Y型结构匹配的第一销轴孔。
将撑杆内端节点一分为二,做成Y字形,两个分叉点各自可双向转动,但是组合起来就只能在面内自由转动,面外则通过两个点的轴向约束形成转角约束,使第一刚性撑杆具有了面外转动约束。
所述节点本体为固定于所述外界支撑结构内部的埋板。
所述第二刚性撑杆的第二端部与所述拉索的上端部在所述外界被支撑结构上的连接点接近设置。
该张拉结构安装于所述外界被支撑结构的外轮廓处。
下部的拉索位于所述转动平面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9652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