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中药祛痘面膜有效
申请号: | 201921196171.0 | 申请日: | 2019-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3224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31 |
发明(设计)人: | 符之珂;陈桂敏;梁清芝;刘逸飞;尹莺桦;梁壮华;陈银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南医学院 |
主分类号: | A61K8/02 | 分类号: | A61K8/02;A61K8/9794;A61K8/9789;A61K8/73;A61K8/44;A61K8/27;A61Q19/00;A61P17/10 |
代理公司: | 浙江永鼎律师事务所 33233 | 代理人: | 陈龙 |
地址: | 570100 *** | 国省代码: | 海南;4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药 面膜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中药祛痘面膜,属于面部治疗技术领域。它包括面膜纸结构,所述的面膜纸结构具有中空的储料腔,面膜纸结构顶部设有进料圈,所述的进料圈连接有物料混合结构,物料混合结构上设有具有小孔的隔离薄膜,隔离薄膜两侧分别设有胶状隔离囊和粉状隔离囊。本实用新型具有操作方便、安全性能高、使用成本低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面部治疗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中药祛痘面膜。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利用中药对脸部问题进行治疗,需要患者将传统中药粉涂在脸上,直接与皮肤接触,使用完成后需要对面部进行清洗,造成清洗困难和使用步骤复杂的缺陷。
例如,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中药祛痘面膜[申请号: 201510867825.8],包括面膜液和面膜纸,所述面膜液包含以下质量百分数的成分:小分子玻尿酸7-10%,氨甲环酸3-5%,白茶提取液5-10%,薏仁提取液5-7%,氧化锌4-6%,香芹籽提取液3-4%,紫草根提取液5-6%,黄柏提取液5-7%,绿茶4-8%,芦荟5-10%,金银花3-7%,薄荷草4-6%,余量为去离子水。具有预防粉刺的产生,修护重度暗疮、粉刺等肌肤问题的作用。然而,该方案是直接将提纯后的面膜液吸收到面膜纸上,并不能将中药粉与面膜纸结合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中药祛痘面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一种中药祛痘面膜,包括面膜纸结构,所述的面膜纸结构具有中空的储料腔,面膜纸结构顶部设有进料圈,所述的进料圈连接有物料混合结构,物料混合结构上设有具有小孔的隔离薄膜,隔离薄膜两侧分别设有胶状隔离囊和粉状隔离囊。
在上述的中药祛痘面膜中,所述的面膜纸结构由两层形状、大小相同的面膜纸连接而成,两层面膜纸的边缘密封连接,两层面膜纸之间形成储料腔,物料混合结构与储料腔连通。
在上述的中药祛痘面膜中,两层面膜纸边缘通过密封包边实现密封连接,进料圈的外壁与密封包边密封连接且进料圈顶部延伸出密封包边外,进料圈内设有具有小孔的防溢流薄膜。
在上述的中药祛痘面膜中,所述的密封包边沿中心线折叠后形成两片密封边,每片密封边分别与一层面膜纸密封连接。
在上述的中药祛痘面膜中,所述物料混合结构上设有能插入到进料圈内的进料管。
在上述的中药祛痘面膜中,所述的进料管与进料圈的形状、大小相配适,当进料管插入到进料圈中时,进料管的外壁与进料圈的内壁贴合。
在上述的中药祛痘面膜中,所述的进料管与粉状隔离囊连通。
在上述的中药祛痘面膜中,所述的进料管顶部与胶状隔离囊密封连接。
在上述的中药祛痘面膜中,所述的面膜纸结构外设有与面膜纸结构贴合的片状外包装,所述的外包装能够将面膜纸结构包裹后向内进行折叠。
在上述的中药祛痘面膜中,所述的面膜纸结构上设有沿面膜纸结构中心线对称设置的两个眼部开口,所述的眼部开口下方设有鼻翼膜,鼻翼膜为具有中空的袋状,且鼻翼膜内部连通储料腔,鼻翼膜的下方设有嘴部开口。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可直接将中药粉由进料圈装入到储料腔中,面膜纸结构将中药粉与患者面部进行隔离,使用方便,清洗快捷。
2、利用隔离薄膜隔开胶状隔离囊和粉状隔离囊,在使用时胶状隔离囊中胶状物与粉状隔离囊中的粉末进行混合后进入到储料腔,使用方便;在存储状态下,胶状隔离囊和粉状隔离囊中的物料相互隔离,便于储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南医学院,未经海南医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9617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水下气泡发声音乐景观小品
- 下一篇:一种医院护理用患者护理辅助支撑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