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放射性药物可视穿刺防护分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195900.0 | 申请日: | 2019-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051624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2 |
发明(设计)人: | 刘彤 | 申请(专利权)人: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 |
主分类号: | G21F5/015 | 分类号: | G21F5/015 |
代理公司: | 四平国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2213 | 代理人: | 韩富刚 |
地址: | 10114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放射性 药物 可视 穿刺 防护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放射性药物可视穿刺防护分药装置,为解决现有技术不能细致观察核药现状及精准分药问题,屏蔽防护罐体上口套配有带斜向交叉通气针孔和吸药针孔的屏蔽防护塞,屏蔽防护塞上面套配有用于屏蔽覆盖屏蔽防护塞及屏蔽防护塞与屏蔽防护罐体上口之间缝隙的屏蔽防护盖,屏蔽防护罐体的侧壁上设置有能够侧向观察屏蔽防护罐体容置舱内标有毫升刻度线玻璃药瓶的铅玻璃观察窗,屏蔽防护罐体内设置用于照亮容置舱内玻璃药瓶的照明机构。具有既能细致观察药物现状,又能精准分药,显著减少职业照射,操作使用安全方便快捷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放射性药物防护分药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放射性药物可视穿刺防护分药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有一种放射性药物防护罐及一体化放射性药物收集分状装置。其由下罐体,连接所述下罐体的上罐体和用于盖在所述上罐体上进行密封的盖体组成。所述下罐体内设置有试剂瓶放置空间,所述上罐体内设置有空置针头空间,所述试剂瓶放置空间与空置针头空间相通。上罐体上安装有提手。盖体上有斜向交叉的通气针孔和吸药针孔。长针头插接于试剂瓶且置于容置针头空间,排空短针头插接于试剂瓶内且与无菌滤膜连接。但是,在实践中发现存在如下缺陷:1.由于人工核素药物的半衰其比较短,由于用药时间的不同,用药剂量也会相应调整,所以,这种现有技术在用注射器抽取核药时,不能实时撑握吸药量,既不利于精准用药,又不利于辐射防护。2.注射时,由于为了减少不必要的辐射,注射技师都是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分药注射。这样,在分药注射过程中就无法对所注射药物的现场性状进行细致观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既能细致观察药物现状,又能准确分药,显著减少职业照射的放射性药物可视穿刺防护分药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放射性药物可视穿刺防护分药装置是铰接提手内设人工核素玻璃药瓶容置舱的屏蔽防护罐体上口套配有带斜向交叉通气针孔和吸药针孔的屏蔽防护塞,其特别之处在于屏蔽防护塞上面套配有用于屏蔽覆盖屏蔽防护塞及屏蔽防护塞与屏蔽防护罐体上口之间缝隙的屏蔽防护盖,屏蔽防护罐体的侧壁上设置有能够侧向观察容置舱内玻璃药瓶的铅玻璃观察窗,屏蔽防护罐体内设置用于照亮容置舱内玻璃药瓶的照明机构,玻璃药瓶侧壁上标有毫升刻度线。屏蔽防护塞和屏蔽防护盖可以便捷快速地开启和塞堵。10毫升的核素玻璃药瓶带有毫升刻度线。斜向交叉通气针孔和吸药针孔是两个直径2毫米,倾斜15度的穿刺针孔,不在一个平面内;两个针孔截面的总和小于去掉屏蔽防护塞后,屏蔽防护罐体上口敞口面积的1/100,职业照射至少减少95%。10毫升人工核素玻璃药瓶表面有出厂毫升刻度线。容置舱装有照明灯,可将被观测10毫升玻璃药瓶点亮,方便观测。56mmpb钨合金屏蔽防护瓶体上配有可视瓶体带铅玻璃观察窗,技师抽取核药时,能准确观察到掩体内10毫升玻璃药瓶内核药的液面。具有既能细致观察药物现状,又能准确分药,减少不要辐射的优点。
作为优化,所述照明机构的光源为设置在屏蔽防护罐体容置舱内壁上的绝缘层及电致发光涂料层照明灯或电致发光玻璃内套层照明灯,或者为设置在屏蔽防护罐体容置舱底部的LED照明灯。容置舱在人工核素玻璃药瓶瓶底部装有16毫米的LED照明灯,可将被观测10毫升玻璃药瓶点亮,方便观测。电致发光涂料层内表面还设置有透明防护层。设置在屏蔽防护罐体容置舱内壁上的绝缘层及电致发光涂料层照明灯或电致发光玻璃内套层照明灯为与铅玻璃观察窗相对的弧面形。铅玻璃观察窗与屏蔽防护罐体侧壁之间的配装方式为嵌固。具体是屏蔽防护罐体侧壁制一个带内边框和外凹边槽的窗口,放入铅玻璃观察窗后外凹边槽粘固或螺钉或螺杆紧固压固铅玻璃观察边缘的外边框。
作为优化,向照明灯供电的电池设置在屏蔽防护罐体底部,控制照明灯的开关设置在屏蔽防护罐体侧面或顶部。
作为优化,用于配置屏蔽防护塞的屏蔽防护罐体上口下部为圆筒形、上部为上宽下窄的圆锥筒形,与之套配的屏蔽防护塞上端面中部向上制有中心上凸台,与屏蔽防护塞套配的屏蔽防护盖下面制有与所述上凸台上下扣合的中心上凹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未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9590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