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内衬管道接管一体化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195221.3 | 申请日: | 2019-07-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7584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4 |
| 发明(设计)人: | 付强;谈群;王琦;张贞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新标能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L41/08 | 分类号: | F16L41/08 |
| 代理公司: | 杭州信义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305 | 代理人: | 施建勇 |
| 地址: | 310012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衬 管道 接管 一体化 结构 | ||
一种内衬管道接管一体化结构,涉及管道改造技术领域,包括在原有管道上开设贯穿的安装孔、接管座以及压板,所述接管座上设有密封面,所述接管座插入安装孔后转正时,密封面的四周恰好与安装孔的内沿贴合,所述压板位于原有管道的外侧壁上,所述压板与接管座固定连接,且密封面与安装孔内沿密封连接,所述接管座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外接管。本实用新型理念新颖,与现有技术相比,实现了工厂预制与现场安装相结合,可实现停泵(单台泵)不停炉,施工难度小、工期短、改造费用可控。同时检修手孔的设置可满足安装和今后维护的方便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改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内衬管道接管一体化结构。
背景技术
在湿法烟气脱硫系统中,脱硫及其废水浆液CL-浓度高,PH值一般在5-5.5之间,具有腐蚀性。脱硫浆液输送中为实现防腐要求,同时考虑经济性,一般多采用采用碳钢衬胶(塑)管道。由于现场不能制作内衬,这些管道均需要工厂定制。
对于一些改造项目,需要在碳钢衬胶(塑)管道上接管,这些接管管径都不大,一般在DN50以下。目前在碳钢衬胶(塑)管道上接管,尤其是循环浆液管道(其一般多在DN450-1100之间),只能将其全部拆除返厂开孔重新衬胶后再安装,存在工期长,施工难度大,费用高的问题。
所以需要研发出一种新型的外接管结构,除了能实现在线接管的功能外,还应该保证其密封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衬管道接管一体化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内衬管道接管一体化结构,包括在原有管道上开设贯穿的安装孔、接管座以及压板,所述接管座上设有密封面,所述接管座插入安装孔后转正时,密封面的四周恰好与安装孔的内沿贴合,所述压板位于原有管道的外侧壁上,所述压板与接管座固定连接,且密封面与安装孔内沿密封连接,所述接管座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外接管。
上述的一种内衬管道接管一体化结构中,所述密封面的中部设有凸台,所述凸台的厚度小于安装孔的内壁厚度,所述凸台的外缘轮廓较安装孔的内缘轮廓向内偏移1mm。
前述的一种内衬管道接管一体化结构中,所述压板的一侧设置有向外凸出的延伸块,所述延伸块容置在安装孔内,并且延伸块与凸台的总厚度小于安装孔内壁厚度。
前述的一种内衬管道接管一体化结构中,所述接管座上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在压板上正投影的位置处开设有贯穿的通孔,所述通孔内插接有螺栓,所述螺栓的尾端与螺纹孔螺纹连接。
本实用新型理念新颖,与现有技术相比,实现了工厂预制与现场安装相结合,可实现停泵(单台泵)不停炉,施工难度小、工期短、改造费用可控。同时检修手孔的设置可满足安装和今后维护的方便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接管密封口的剖视图(图中的A为安装孔,B 为原有管道);
图2是本实用新型接管座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接管;2、螺纹孔;3密封面;4接管座;5压板;6 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限制的依据。
实施例:一种内衬管道接管一体化结构,包括在原有管道上开设贯穿的安装孔、接管座4以及压板5,所述接管座4上设有密封面3。
所述接管座4插入安装孔后转正时,密封面3的四周恰好与安装孔的内沿贴合(密封面3可通过铣床铣出,其弧度/曲率与原有管道的内壁弧度/曲率一致)。参照图1和图2,为了实现以上效果,本实施例的安装孔为长圆结构,接管座4也为长圆结构,安装时,将接管座4侧着放入安装孔内,再转正,到达图1所示的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新标能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新标能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9522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生化废品保存装置
- 下一篇:一种目标试条识别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