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过盈配合方式实现线束过孔固定的海绵柱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191423.0 | 申请日: | 2019-07-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82211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3 |
| 发明(设计)人: | 赵晶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凯密科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R16/02 | 分类号: | B60R16/02 |
| 代理公司: | 苏州铭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6 | 代理人: | 于浩江 |
| 地址: | 2135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配合 方式 实现 固定 海绵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用过盈配合方式实现线束过孔固定的海绵柱,包括PE管体和刻度,PE管体的内部设置有海绵柱,且海绵柱的上下两侧均安装有海绵柱,刻度位于PE管体的前壁,PE管体的上下两侧均安装有固定块,且固定块的内部设置有调节螺杆,固定块的中部固定有连接块,且连接块的内部设置有安装孔。将海绵柱与线束过盈配合,能够有效的增大线束与海绵柱之间的摩擦力,使得海绵柱能够有效的限制线束的位置,将热反射和耐磨相结合,集成于同一个产品上的应用较少,发展前景广阔,且其设计合理,可开发用过盈配合方式实现线束过孔固定的海绵柱,弥补了目前国内在发动机舱和排气管附近线束和管路隔热保护的不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绵柱,特指用过盈配合方式实现线束过孔固定的海绵柱,属于汽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线束是车辆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车辆的血管和神经系统,遍布整辆汽车。海绵的降噪性能直接影响到线束的噪声、震动、可靠性等各方面指标,对线束设计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深刻影响着整车NVH。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车辆中线束或管束应用得更加普遍,对管线束过孔保护及固定密封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
目前,在汽车生产过程中,通常是在车架纵梁中开设圆孔,然后将线束过孔防护套插入圆孔中,管线从防护套中穿出,保护管线不被开孔处的尖角和毛边磨损。但是,汽车上广泛使用的线束或管束过车架纵梁孔的防护套多为开口橡胶圈或者是塑料锯齿条防护,但是这两种防护套均存在一定的缺陷,具体如下:在装配过程中,开口橡胶圈防护套的卡固防护非常困难,即操作人员不方便安装及拆卸,塑料锯齿条防护虽然较容易卡固,但是其卡固后很容易脱落,造成线束或管束固定不牢固,使得在车辆使用过程中线束或管束磨损,如果长期使用已经磨损的线束或管束,会发生漏电等现象,以致造成车辆起火及制动失效等安全质量事故。
因此,针对以上不足需要开发一种容易固定,且不易脱落操作方便的海绵柱产品。项目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使线束穿过海绵柱的中心,既可以实现固定线束的作用,同时又有缓冲降噪的功能,因此设计用过盈配合方式实现线束过孔固定的海绵柱很有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用过盈配合方式实现线束过孔固定的海绵柱,一种容易固定,且不易脱落操作方便的海绵柱产品,且该项目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使线束穿过海绵柱的中心,既可以实现固定线束的作用,同时又有缓冲降噪的功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用过盈配合方式实现线束过孔固定的海绵柱,包括PE管体和刻度,PE管体的内部设置有海绵柱,且海绵柱的上下两侧均安装有海绵柱,刻度位于PE管体的前壁,PE管体的上下两侧均安装有固定块,且固定块的内部设置有调节螺杆,固定块的中部固定有连接块,且连接块的内部设置有安装孔。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用过盈配合方式实现线束过孔固定的海绵柱所述的PE管体的竖直中心线与海绵柱的竖直中心线之间相互重合,且海绵柱的内部呈中空圆柱体结构。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用过盈配合方式实现线束过孔固定的海绵柱所述的PE管体通过调节螺杆与固定块之间构成可拆卸结构,且固定块与连接块之间为一体化结构。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用过盈配合方式实现线束过孔固定的海绵柱所述的连接块的外壁直径大于固定块的外壁直径,且安装孔沿连接块的四周均匀分布,同时固定块之间关于PE管体的水平中心线对称分布。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用过盈配合方式实现线束过孔固定的海绵柱所述的刻度沿PE管体的竖直中心线方向均匀分布,且PE管体的竖直中心线垂直于固定块。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用过盈配合方式实现线束过孔固定的海绵柱所述的橡胶圈之间关于PE管体的水平中心线对称分布,且橡胶圈贯穿于PE管体的内侧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凯密科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昆山凯密科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9142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建筑管道结构摩擦调谐减震装置
- 下一篇:一种排烟风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