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微波信号环形传输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1185720.4 | 申请日: | 2019-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1195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1 |
发明(设计)人: | 孔伟成;李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本源量子计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3H7/46 | 分类号: | H03H7/4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08 安徽省合肥***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波 信号 环形 传输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微波信号环形传输结构,包括若干微波信号分路器;所述微波信号分路器为三端结构,包括第一振荡电路、第二振荡电路和第三振荡电路,所述第二振荡电路和所述第三振荡电路均与所述第一振荡电路的同一端耦合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振荡电路远离所述第二振荡电路的一端为第一端,所述第二振荡电路远离所述第一振荡电路的一端为第二端,所述第三振荡电路远离所述第一振荡电路的一端为第三端;每个所述微波信号分路器均分别以所述第二端和所述第三端为首尾进行首尾连接形成环形结构,本实用新型使得微波信号从微波信号环形传输结构的任一端进入并实现微波信号的分路分配传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微波信号传输领域,特别是一种微波信号环形传输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与集成电路的快速发展,无线通信技术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与之相对应的微波电路也得到了更加快速的发展与更广泛的利用。
而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尤其是微波信号传输系统中,微波信号对通道的选择性具有很高的要求,往往需要将微波信号分配并从不同的通道传输,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有时微波信号还需要沿环形结构进行传输。
目前现有技术中微波环形器是一种常见的环形器结构,微波信号可以沿着环形器环形传输,但是它只能实现微波信号的单向传输,无法实现信号的分配传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微波信号环形传输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使得微波信号从微波信号环形传输结构的任一端进入并实现微波信号的分路分配传输。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微波信号环形传输结构,包括若干微波信号分路器;
所述微波信号分路器为三端结构,包括第一振荡电路、第二振荡电路和第三振荡电路,所述第二振荡电路和所述第三振荡电路均与所述第一振荡电路的同一端耦合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振荡电路远离所述第二振荡电路的一端为第一端,所述第二振荡电路远离所述第一振荡电路的一端为第二端,所述第三振荡电路远离所述第一振荡电路的一端为第三端;
每个所述微波信号分路器均分别以所述第二端和所述第三端为首尾进行首尾连接形成环形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振荡电路与所述第一振荡电路的耦合系数和所述第三振荡电路与所述第一振荡电路的耦合系数相等。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振荡电路与所述第一振荡电路的耦合系数和所述第三振荡电路与所述第一振荡电路的耦合系数不相等。
进一步的,所述微波信号分路器至少设置两个。
进一步的,在相互连接的两个所述微波信号分路器中,其中一个所述微波信号分路器的第二振荡放大电路为另一个所述微波信号分路器的第三振荡放大电路。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振荡电路、所述第二振荡电路和所述第三振荡电路均为LC振荡电路。
进一步的,所述LC振荡电路包括并联或串联连接的第一电容模块和第一电感模块。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感模块为超导量子干涉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振荡电路和所述第三振荡电路分别通过耦合模块与所述第一振荡电路耦合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微波信号环形传输结构还包括底板,每个所述微波信号分路器均设置在所述底板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本源量子计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合肥本源量子计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8572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树莓派的智能家居系统
- 下一篇:一种发光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