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脊柱侧弯矫形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1181657.7 | 申请日: | 2019-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8165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4 |
发明(设计)人: | 王金武;刘子凡;柳毅浩;王彩萍;李涛;强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T17/00 | 分类号: | G06T17/00;G06T7/00;G16H30/40;A61F5/01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严晨;许亦琳 |
地址: | 20001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脊柱 矫形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脊柱侧弯矫形器。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脊柱侧弯矫形器,括沿后背中部竖直延伸的背侧固定件、左侧贴合件和右侧贴合件,所述左侧贴合件包括左胸贴合件和左腰贴合件,所述右侧贴合件包括右胸贴合件和右腰贴合件,所述左胸贴合件、左腰贴合件、右胸贴合件、右腰贴合件分别与背侧固定件连接。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脊柱侧弯矫形器可以更好的贴合患者皮肤表面,达到较好的矫形效果,既能个性化贴合患者皮肤表面,又能根据治疗情况随时调整矫形力度大小及方向,可以根据时间及患者病情变化进行动态矫形,纠正施力位置,避免过度矫形及频繁更换矫形器,减少患者治疗费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脊柱侧弯矫形器及其构建方法。
背景技术
脊柱侧弯是一种发生在脊柱的三维畸形,可出现在矢状面及冠状面,其中以矢状面畸形居多。在所有类型的脊柱侧弯中,特发性脊柱侧弯占80%,该类型的脊柱侧弯发生于生长发育期间,且病因尚不明确,分为幼儿型、少年型和青少年型。使用脊柱侧弯矫形器可以治疗 Cobb角在20°~45°之间的轻中度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目前常用的脊柱侧弯矫形器绝大多数为减材制造或3D打印的一体式矫形器。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脊柱侧弯矫形器及其构建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一种脊柱侧弯矫形器模型的构建方法,包括:
提供躯干和脊椎骨三维模型;
构建背侧固定部,所述背侧固定部沿后背中部竖直延伸;
构建左侧贴合部,所述左侧贴合部包括左胸贴合部和左腰贴合部;
构建右侧贴合部,所述右侧贴合部包括右胸贴合部和右腰贴合部;
构建第一凹侧端椎突出区域和第一端椎压力释放区域,所述第一凹侧端椎突出区域位于左胸贴合部或右胸贴合部上,所述第一端椎压力释放区域位于另一胸部贴合部上;
构建第二凹侧端椎突出区域和第二端椎压力释放区域,所述第二凹侧端椎突出区域位于左腰贴合部或右腰贴合部上,所述第二端椎压力释放区域位于另一腰部贴合部上;
构建凸侧顶椎突出区域和顶椎压力释放区域,所述凸侧顶椎突出区域位于第一端椎压力释放区域和第二端椎压力释放区域之间,所述顶椎压力释放区域位于第一凹侧端椎突出区域和第二凹侧端椎突出区域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贴合部的构建方法具体包括:构建贴合部基准面,基于基准面构建贴合部。
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左胸贴合部和右胸贴合部紧密贴合于胸部下缘和肋部,且自胸部经肋部延伸至后背。
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左腰贴合部和右腰贴合部紧密贴合于腹部和腰部,且自腹部经腰部延伸至后背。
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左侧贴合部和/或右侧贴合部的下端开口逐渐增大。
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左胸贴合部和左腰贴合部之间设有间隙。
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右胸贴合部和右腰贴合部之间设有间隙。
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端椎压力释放区域为孔洞或凹陷,所述第二端椎压力释放区域为孔洞或凹陷,所述顶椎压力释放区域为孔洞或凹陷。
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凹侧端椎突出区域和第一端椎压力释放区域位于肋部,所述第二凹侧端椎突出区域和第二端椎压力释放区域位于腰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8165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温双壳体多级离心泵壳体密封结构
- 下一篇:一种毫米波天线和天线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