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容微流量可自动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180989.3 | 申请日: | 2019-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6614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5 |
发明(设计)人: | 王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华信科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D7/06 | 分类号: | G05D7/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容 流量 自动控制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容控制微流量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容微流量可自动控制装置,包括底座,底座的中间段设置有控制内腔,底座的上端安装有单片机主体,底座的右端面上端垂直固定安装有前后对称的一组相互绝缘的金属片,控制内腔的下端左右端面平行贯穿插接有导管,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上压槽和下压槽的配合,既实现了完全挤压导管并控制点滴速度的目的,又防止了导管被过度挤压造成断裂的情况,提高了控制过程中导管的使用安全性;通过设置液压缸和压板的配合,提高了压板与导管之间的接触面积,同时利用刻度表和指针的配合,清楚的观察到压板下降的高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容控制微流量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容微流量可自动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在医用输液过程中,需要调节输液管的点滴速度,而由于输液瓶内的压强变化,使得护士在调节点滴速度时需要进行多次调节,这样造成护士的工作负担增大,根据已公开的专利号为:CN201410235877.9的电容微流量自动控制装置可知,该发明通过点滴速度影响电容的容量特性,进而控制点滴速度,但该发明的控制装置采用压臂挤压导管的方式进行控制,当需要彻底关闭点滴速度时,压臂与导管之间充分挤压,而输液导管是采用透明皮管制成,压臂的挤压容易造成导管的切断,使得输液中断。
为此提供一种电容微流量可自动控制装置,用以在上述发明的基础上解决对导管挤压时的保护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容微流量可自动控制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容微流量可自动控制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中间段设置有控制内腔,底座的上端安装有单片机主体,底座的右端面上端垂直固定安装有前后对称的一组相互绝缘的金属片,所述控制内腔的下端左右端面平行贯穿插接有导管,控制内腔的内壁上端面固定设置有伺服液压缸,所述伺服液压缸的下端连接有推杆,所述推杆的下端设置有线性分布的三根支杆,推杆通过支杆固定连接上压板的上端面,所述上压板的下端面与控制内腔的内壁下端面之间留有间隙,上压板的左右端面设置与相互对称的一对滑块,所述滑块滑动安装在控制内腔左右端面内壁的滑槽内,滑块与上压板之间的间隙设置有指针,所述指针的一端固定在上压板的前端面,指针的另一端平行指向滑槽前端面的刻度表。
优选的,所述导管的中间段插接在控制内腔的内腔,导管的右端垂直向上延伸并连接点滴筒,导管的左端垂直向下延伸。
优选的,所述点滴筒的中间段外壁固定夹持在前后金属片右端的中间间隙内,所述金属片的另一端电性接入单片机主体的内部信号电路。
优选的,所述导管的上端位于上压板下端面的上压槽内,导管的下端外壁位于控制内腔内壁下端面的下压槽内,所述上压槽和下压槽的凹槽深度与导管的管道壁厚相同。
优选的,所述伺服液压缸位于上压板的正上方,伺服液压缸电性连接单片机主体,所述单片机主体的前端设置有显示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上压槽和下压槽的配合,既实现了完全挤压导管并控制点滴速度的目的,又防止了导管被过度挤压造成断裂的情况,提高了控制过程中导管的使用安全性;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液压缸和压板的配合,提高了压板与导管之间的接触面积,同时利用刻度表和指针的配合,清楚的观察到压板下降的高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剖视图。
图中:1底座、2控制内腔、3单片机主体、4金属片、5导管、6点滴筒、7伺服液压缸、8推杆、9上压板、10指针、11刻度表、12下压槽、13上压槽、14滑槽、15滑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华信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华信科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8098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