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加压氧舱用空调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180598.1 | 申请日: | 2019-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0381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3 |
发明(设计)人: | 杨继永;朱尧天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新颖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G10/02 | 分类号: | A61G10/02;F24F5/00;H02K3/00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43 | 代理人: | 邓道花 |
地址: | 211500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压 氧舱用 空调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加压氧舱用空调装置,包括通过密封法兰盖密封隔离在氧舱壳体内侧的舱内蒸发器模块,以及安装在氧舱壳体外侧的舱外冷凝器模块和空调压缩机,其中:舱内蒸发器模块,包括安装在蒸发器底板上的蒸发器、以及平行于一侧的蒸发器横流风扇和罩极电机;罩极电机,包括定子铁芯、电机转子以及电机线圈,定子铁芯下半部分穿过密封法兰盖上的穿孔并且安装电机线圈,定子铁芯上半部分安装电机转子;舱外冷凝器模块,包括安装在冷凝器底板上的冷凝器,以及平行于一侧安装的冷凝器横流风扇和空调压缩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热交换效率高、体积小、安装方便、电不进舱、安全可靠的加压氧舱专用空调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加压氧舱用的空调装置。
背景技术
加压氧舱是通过空气或氧气对舱内进行加压,使舱内工作压力不大于0.3MPa。氧舱在工作过程中,输入高浓度氧气,使用舱内的氧气浓度远大于大气中氧气浓度21%的比例,并且对舱内电器进舱有严格的要求。按照国家技术标准规定,进入氧舱的电不得大于24V,因此不能将电机等直接放入氧舱内工作。现有的氧舱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如《高压氧舱的空调装置》(中国专利CN92219780.6)将加大的蒸发器安装在舱内,利用自然空气对流方式进制冷和制热。另一种是如《医用加压氧舱外循环水式空调装置》(中国专利CN02255405.X),将蒸发器在氧舱外的耐压箱内,耐压箱外的电动机通过磁传动的永磁耦合器带动耐压箱内的风扇转动,与蒸发器制冷制热交换,并进入舱内的进风口。
第一种方式结构简单,体积较小,方便在舱内布置,但舱内空气无法形成自然对流,制冷制热效果慢,容易形成冷热不匀。第二种方式热交换效果快,但结构复杂,体积大,影响密封性能,比较适合多人氧舱使用,不太适合单人氧舱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为了提高加压氧舱内的空调效果,解决加压氧舱的空调蒸发器和风扇进舱、电不进舱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热交换效率高、体积小、安装方便、安全可靠的加压氧舱专用空调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加压氧舱用空调装置,包括通过密封法兰盖密封隔离在氧舱壳体内侧的舱内蒸发器模块,以及安装在氧舱壳体外侧的舱外冷凝器模块和压缩机,其中:
舱内蒸发器模块,包括安装在蒸发器底板上的蒸发器、以及平行于一侧的蒸发器横流风扇和罩极电机;
罩极电机,包括定子铁芯、电机转子以及电机线圈,定子铁芯下半部分穿过密封法兰盖上的穿孔并且安装电机线圈,定子铁芯上半部分安装电机转子;
密封法兰盖,与蒸发器底板和法兰密封垫用螺丝密封固定在密封法兰底座上,密封法兰底座直接焊接在氧舱壳体上;
蒸发器,安装在蒸发器底板上并与蒸发器底板保持一定的距离通风,上部设置有蒸发器盖板,蒸发器盖板的顶部具有蒸发器进风口、侧面具有蒸发器出风口;蒸发器横流风扇运转时,空气从蒸发器进风口吸入,从蒸发器出风口排出,形成舱内空气循环制冷或制热;
舱外冷凝器模块,包括安装在冷凝器底板上的冷凝器,以及平行于一侧安装的冷凝器横流风扇和空调压缩机;
冷凝器,安装在冷凝器底板上,并与冷凝器底板保持一定的通风距离,上部设置的冷凝器盖板,冷凝器盖板开一个与冷凝器大小一致的冷凝器进风口。
空调压缩机,安装在冷凝器底板上,空调压缩机的出气口分别通过铜管、冷凝器、干燥器、毛细管和铜管活接头与舱内蒸发器连接,进气口通过铜管和铜管活接头与舱内蒸发器连接。
进一步地,蒸发器的两根铜管穿过密封法兰盖上的两个卡套穿板套管并密封,两根铜管的铜管活接头延伸至氧舱外连接冷凝器模块。
进一步地,罩极电机的定子铁芯与密封法兰盖穿孔之间使用专用金属胶密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新颖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新颖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8059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