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变压吸附提纯回收聚丙烯尾气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180164.1 | 申请日: | 2019-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1009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8 |
发明(设计)人: | 陈千峰;汤启进;周良永 | 申请(专利权)人: | 柳州博繁发泡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047 | 分类号: | B01D53/047;B08B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智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6 | 代理人: | 魏秀莉 |
地址: | 545000 广西壮族自***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变压 吸附 提纯 回收 聚丙烯 尾气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变压吸附提纯回收聚丙烯尾气的装置,包括尾气吸附塔,所述尾气吸附塔的顶部设置有顶盖,所述尾气吸附塔的底部设置有底盖,所述尾气吸附塔表面底部的四角均固定连接与支撑架,所述支撑架正面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活动架,所述活动架的内部设置有清洁机构。本实用新型通过密封环板与丙烯吸附筛的螺栓连接便于使用者将密封环板的螺栓拆除后便捷的进行上下移动更换,同时再拆除底盖通过清洁机构可对换丙烯吸附筛的底部进行清理,解决了现有的吸附塔吸附板更换清理不便捷的问题,该变压吸附提纯回收聚丙烯尾气的装置,具备吸附塔吸附板更换清理便捷的优点,提高了吸附塔的使用便捷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尾气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变压吸附提纯回收聚丙烯尾气的装置。
背景技术
在间歇法液相本体聚丙烯生产中,有两股含丙烯排放气,一股是聚合釜反应结束的物料经过中压回收未反应丙烯后,低压部分回收气放至气柜;另外一股是闪蒸釜的置换气,在间歇法液相本体聚丙烯生产中,聚合后得到的聚丙烯粉料中含有未反应的丙烯,为了保证造粒、出料安全及产品的品质,需要进行脱气操作,通常采用的方式是进行中压等压回收后,将合成釜料通入闪蒸釜,先与气柜进行低压等压回收,再采取抽真空与充氮气置换的方式,没有充氮气前的抽空气为高纯度的丙烯,直接送至气柜;充氮气后的闪蒸槽抽空气中除丙烯外含有大量的氮气,大多数企业是只回收部分(比如前三次,一般抽5-7次)闪蒸置换气,其余的置换气去火炬系统或直接放空。
专利CN201620322214.5中公开了一种用变压吸附法进行丙烯回收的设备,采用多台吸附塔并联在进料管线上,进料管线与原料缓冲罐连接,吸附塔的塔顶管口分别并联在不凝气管线上,不凝气管线将分离的不凝气输送至火炬管网燃烧或直接排出,多台吸附塔的塔顶管口还分别并联在均压管线上,均压管线将多个吸附塔进行均压;多台吸附塔的塔底管口还分别并联在逆放管线上,逆放管线末端与丙烯缓冲罐的一个输入端口连接,各个吸附塔经过吸附、多次均压降压、逆放、抽真空、多次均压升压、终升等几个步骤,进行丙烯回收,回收后的丙烯作为生产原料投入聚丙烯装置;但该装置吸附塔内需要不断的装填吸附剂和催化剂,且更换不便,同时更换和清理吸附板不便捷,影响后续的回收分离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压吸附提纯回收聚丙烯尾气的装置,具备吸附塔吸附板更换清理便捷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吸附塔吸附板更换清理不便捷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变压吸附提纯回收聚丙烯尾气的装置,包括尾气吸附塔,所述尾气吸附塔的顶部设置有顶盖,所述尾气吸附塔的底部设置有底盖,所述尾气吸附塔表面底部的四角均固定连接与支撑架,所述支撑架正面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活动架,所述活动架的内部设置有清洁机构,所述顶盖的顶部连通有排气管,所述底盖的底部连通有进料管,所述尾气吸附塔的内壁设置有丙烯吸附筛,所述尾气吸附塔的内壁滑动连接有位于丙烯吸附筛底部的密封环板。
优选的,所述清洁机构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顶部的前侧活动安装有滑杆,所述滑杆的底端贯穿支撑板延伸至支撑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手轮,所述滑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清洁盘,所述清洁盘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清洁刷,所述手轮底部的后侧活动安装有手柄。
优选的,所述密封环板的顶部开设有第一密封槽,所述丙烯吸附筛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与第一密封槽密封连接的第一密封圈。
优选的,所述密封环板表面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第二密封槽,所述第二密封槽的内部密封连接有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的表面与尾气吸附塔的内壁紧密接触。
优选的,所述丙烯吸附筛顶部的四角均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栓,所述第一螺栓的底端贯穿丙烯吸附筛并延伸至密封环板的内部与密封环板螺纹连接,所述尾气吸附塔的表面螺纹连接有第二螺栓,所述第二螺栓的内端贯穿尾气吸附塔并延伸至密封环板的内部与密封环板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螺栓的表面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内端与尾气吸附塔的表面接触,所述弹簧的外端与第二螺栓的内侧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柳州博繁发泡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柳州博繁发泡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8016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快速降温的聚丙烯生产设备
- 下一篇:一种带有曝气孔的发酵罐用搅拌叶片